男女主角分别是连晓敏李向海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由网络作家“梅东南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火爆新书《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梅东南北”,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我本是安保精英,一不小心开启了空间,这样的好事,居然轮到我的头上。不仅如此,为了让我囤物资,买什么,什么中奖!我囤囤囤,一不小心居然被拉进了空间里,穿越六零,变成了人人都觉得悲惨的逃荒女……没想到我把工作的地方也拽进了空间,看似可怜,其实富婆的日子爽的很!...
《短篇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精彩片段
搂着怀里小小的身体,听到小弟说的话,就要在炕上给连晓敏磕头,连晓敏拉住了她,安慰了两句:“孙娟,你可别这样,现在没事了。你们家出了这么大事,你大哥和小弟还要你照顾呢。”
孙娟看着躺在炕的另一头儿的大哥,低声哭着说:“都怪那个姓许的畜生,他老早就看上了我,我爹娘之前就是他带人抓走的,现在下放到离这儿100里地的红星农场去改造了,没了父母挡道,他就趁我大哥不在家,带着俩人把我抓走了。”
连晓敏问:“他们来抓你的时候,有别人看见吗?就没人管吗?我看他家院子也没有别人,那是他家吗?”
孙娟哽咽着回答道:“今天下午他们一进院子,就把我打晕了,似乎是套了麻袋,悄悄把我带走的。他们就是奔我来的,指定不希望让人知道。那个院子就是姓许的家,我听他们喝酒说,他老婆孩子在乡下。”
小石头也跟着说:“我当时躲在屋里,以前爹娘就总教我,如果有坏人来,让我藏起来别被抓走,我就躲在衣柜里。他们没闹出响动就抓走了二姐。”
连晓敏问他:“你后来跟着他们了?”
小石头点点头:“我跑出去悄悄跟在后面,亲眼看见他们去了草根胡同,然后我又跑去找我大哥。”
连晓敏静静的听着,心里说,那几个人的确够该死的。她前世念的就是公安大学,虽然因为一些际遇,没有进入公安系统当警察,而是选择了高科技安保行业发展,但是她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在这样的年代,她很同情孙家几个孩子的遭遇,今天自己赶上了这件事,不能不帮他们善后,否则,孙学丰因为那三个畜生再被抓了,他们家就真会彻底的家破人亡了。
连晓敏对小石头说:“你去端点水给你二姐洗洗脸。”小石头答应一声,赶快出去了。
她转头又对孙娟说:“你好好歇一下,一会儿再吃点东西,你大哥受伤后失血很多,也需要补充营养。”
孙娟听了点点头,忽尔想起什么,恨恨地说:“那帮畜生把我们爹娘绑走了,还把我家的钱和粮食都搜走了……”
她叹了口气,又充满感激的看着连晓敏:“小恩人,我看你岁数比我还小,今天真是多亏你的搭救,我也不知怎么才能报答你……”
她扶着墙在炕上慢慢站起来,伸手从房梁上掏下来一个竹制的小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两根小黄鱼和一对翠绿的镯子,看起来水头极好。
孙娟毫不犹豫的把这些,都往连晓敏手里塞,对她说:“小恩人,这是我们家唯一剩下的一点儿值钱东西了,你一定要收下。”
连晓敏不想收,推拒了半天,她今天得了的金银财宝够本儿了。但孙娟一片真心地执意给她,于是说:“这样吧,这镯子我收下一只,你留一只,咱俩做个纪念,你以后叫我小玉就行了。”
连晓敏就这样又给自己起了一个代号。
她始终还是戴着口罩蒙着面,事出意外,今晚从一开始就没用上易容丹,但她也不想暴露自己真实的身份。
孙娟看对方坚持,只好点点头,收起小黄鱼和一只手镯。
连晓敏坐在炕边跟孙娟又多说了几句,嘱咐她这几天一定不要出门,就在家照顾她大哥,先避一下风头,看事态的发展再做打算。自己会关注着外面的风声,过两天,再来给孙学丰换药。
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超市有熟食区,连晓敏借机跟主管说:“熟食我也要订,麻烦你到时跟肉联厂进一下货,你们有的这些品种的熟食肉类,都给我配送200斤。尤其酱肘子、熏鸡、烤鸡腿、五香猪蹄,香肠,五香牛肉这些给我配送各2000斤能行吗?都要真空包装。我要分发给企业员工做福利,价格好说,就是最好三四天之内就能送到。”
主管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对于肉联厂来说,这个量也不算大,具体价格怎么算他回头去沟通,现在先收取10万元定金就行。连晓敏也爽快的同意。
办完了这些事,她终于一身轻松地离开超市。
她又去跟化妆品这层的人打好招呼,请他们把货送去她车上,然后开着路虎回了住处。
到家差不多八点半了,商场其他送货的也陆续来了。
收完货九点多,真心疲惫啊,花钱也是件累人的事。
但她还是开车去了仓库,好在并不算远,五公里左右就到了。
小林下午也收了不少的货,等见到连晓敏,把一份钥匙交给她,自己带着另一把,先回家了,明天早上再继续来仓库上班。
等小林走后,连晓敏进入仓库,这里没有监控,她看着满满一仓库的粮食,一袋袋摞在那里,感到一阵心安。
还有今天买的那些日用百货物资等等,她抓紧时间用意念把货物收收收,全部收进空间里大院的三间仓库中。
在五米左右的范围内,她是不需要触碰,就能把物品收入空间的,并能放置在她所想的指定地点。
收完了物资,最后她关了灯,开车回家休息。
晚上11点了,连晓敏躺在床上,虽然满身疲惫,可是怎么也睡不着。
她默念“进去空间”,果然,身体立刻到了她想象的地方,她又默念“出去”,又躺回了出租屋的床上。
她又尝试只有意识进入空间,查看各个地方,越来越习惯了这些操作。
整个乌木手镯空间,仿佛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随心所欲。
最后看了眼果树林里都有什么水果,大概就是苹果树,梨树,桃树这些,都还没有结果子。
渐渐的她感觉很疲惫,意识也退出来,躺在床上,缓缓陷入沉睡。
一夜好眠。
一早不到七点,连晓敏就醒了。
想到短暂的几天假,还要买更多的物资存进空间,以防出现什么意外,赶紧起床快速的洗漱出门。
现在正是盛夏时节,连晓敏轻装上阵,穿了一身方便的运动短衣短裤走出小区。
小区门口,是市内最大的一个露天早间市场。
她走了五十米,就到了一家经常光顾的早餐店“阳光早餐铺”,这里的包子很好吃。
她心想,要多买食物啊,她是做饭手残党啊!
她跟老板一阵商量,看餐馆一天能做出来多少的量。
最后跟老板订了600个肉包子,600个菜包子,都是大个的。再有600个白馒头,600个花卷,600个杂粮馒头,500杯豆浆。
这些约好了晚上送到她家里,都用那种金属不锈钢的装餐食的大桶来装,餐桶的钱她来出。
另外白米粥、瘦肉粥、小米粥也给她各做三大桶送去。
这桶都是直径大约50厘米的,深度有70厘米的,就是餐厅常见的不锈钢桶,还带盖子,储存食物非常方便。
另外茶叶蛋和白水蛋也各要500个,也用这种桶装。
老板乐呵着都应了下来,店里人手多,没什么问题。
另外那个不锈钢餐桶还不简单,让五金店再给送来一批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
连晓敏掏出手机,对着收款码付好了钱。定了这些后,她打算上午就在家里再继续网购,补充一些东西。
走出阳光早餐铺的门,连晓敏一边吃着手里拿的包子,一边继续沿着市场往前走,又看到一家专做面点批发的门店,这家店名字很好记,叫“面面俱到”。
“面面俱到”批发店不做零售,专做订货批发,由一个食品加工厂供货。很多单位、学校食堂都会订货,饭店也都会来这进货作为主食,再卖给客人。
每天早上,是一些小订单客户,上门自取拿货的时间,所以不少人现在正在进进出出地搬货。
连晓敏于是也在这里下个订单,订1000个白面馒头,1000个杂粮面馒头,今天下午六点送货。
她还订了一些冷冻速食品,到时一起送货,其中包括:冷冻水饺(一箱20袋,每袋一斤装这样)要了猪肉芹菜馅500箱,猪肉大葱馅500箱,猪肉白菜馅500箱,三鲜馅的500箱,牛肉馅的500箱,羊肉馅的500箱。
还要了速冻灌汤包,羊肉馅和牛肉馅的各500箱,猪肉馅的600箱。
连晓敏心想自己的厨艺……太高超了,主要的才华就体现在适合做冷冻速食饺子包子啥的上面。
给“面面俱到”付了款,又是连定五天,出了门,再往前走就是水果区了。
有一辆卖西瓜的货车在路边,连晓敏想到自己特别喜欢吃西瓜,于是走过去。
她跟坐在路边看摊的老大爷说,这些瓜她全都要了,让大爷给送到五公里外的仓库,把西瓜卸到那边,小林八点就在那边上班了,时间正好。
卖瓜的大爷叫来跟他一起的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掏出手机加了微信,收了连晓敏的转账200块的定金。
他们立刻收拾东西,约定好等他们开车到了仓库那边,再跟小林一起称重算一下余款多少,然后连晓敏再微信给年轻人转账。
卖瓜大爷开车走了以后,连晓敏来到路边的一家水果批发店。
找到水果店老板,跟他说要订富士苹果20箱,大鸭梨20箱,桃子20箱。
其实空间里还有一大片果树,她也没想买那么全那么多,随便买几种好了。
再加上10箱的葡萄、20箱车厘子、10箱香蕉。
老板说明天可以配送,于是付了一半定金,送到再结尾款。
买完水果,连晓敏找到一家肉铺门市店,这家店面很大,她需求量也多,只能挑大店。
跟老板问了一下,可以订大量的货吗?
老板说,家里亲戚是开大型养猪厂的,屠宰加工一条龙,牛羊肉也有货源,没问题。
于是连晓敏订购了生猪1000头,另外也要老板帮联系好货源,牛肉2万斤,羊肉2万斤。老板一看是个超大订单啊,打了几个电话联系了一下,十多分钟后,对连晓敏说:“联系好了,可以明晚十点第一批送到仓库,之后要陆续送四天晚上。”
连晓敏点头同意。心想这个鲜肉到时候自己亲自接货,直接收进空间保存。
又等了一会儿,老板收到那边发来的传真合同,这么大的订单是要签合同收定金的,连晓敏仔细看了一遍,确定没问题,就签字了。又刷卡付了50万定金,剩下的款就来一批货,现结一笔。
买完这些,连晓敏就打道回府。
李向海是个敦厚的汉子,属于缺嘴儿的葫芦,也不会说什么话,就张罗着让连秋萍和李玉芳去做饭。
李向海他娘张大翠,晌午的时候,就听回去送饭的连秋萍说了家里的事情。
在回来的路上她就问李向海,这仨孩子以后怎么办,给安置到哪里?
她虽不是那狠心的人,但这个年月各处都天灾人祸频发、粮食产量少。
虽然今年正在秋收,可是看着庄稼长势就不行。即使过些天粮食打下来,也得先交了公粮,估计照这个产量,根本都不剩啥了。
自己家孩子都吃不饱饭,可再养不了儿媳妇娘家的孩子了,实在是、家里哪有那个口粮啊?
连晓敏看到了唉声叹气的张大翠脸色不好,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刚见面,人家也没说啥多余的话,她也没知声,等找个时间,她跟姑姑说一下打算。
姑父的妹妹李玉芳,是个有些腼腆的小姑娘,走路都轻飘飘的,应该是饿的。
李玉芳穿着一件补丁摞着补丁的黑色衣服,她手里牵着一个瘦小的小丫头,头上扎着一个小揪揪,这是姑姑的闺女小凤儿。
小凤儿怯怯的看着连晓敏,又抬头看看牵着自己的小姑。
李玉芳把她往前推了推,她还是没敢跟连晓敏说话。
连秋萍走过来抱起小凤儿,指着连晓敏给小凤儿说:“凤儿,这是你大舅家的姐姐晓敏,叫姐姐”。
小凤儿在娘怀里,小脸儿贴着连秋萍的脖子,侧头好奇的看着连晓敏,糯糯地叫她:“结结~”
连晓敏抓着小凤儿的小手手捏了捏,开心的答应着:“哎,小凤儿真乖!”
连秋萍又说:“晓敏,这是玉芳,你俩同岁哈,可你得叫玉芳姑。”
这时代各家各户孩子多,有时候年龄差大,辈分高,不过东北这嘎哒不那么讲究这些。
李玉芬笑着对连晓敏说:“晓敏,你就喊我玉芳,我喊你晓敏。”连晓敏也笑着点头。
其实李向海的爹妈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但是养活的只有现在这一儿两女。
之前连秋萍让连晓敏他们休息的屋子,就是李玉芳住的,李玉芳很爽快的说,她的屋子给晓敏她们先住,反正她乐意跟娘住一炕,她就继续还住娘的屋子。
做饭的时候,张大翠一脸惆怅的盯着煮饭的锅,她家粮食袋子早就瘪了,就等着秋收后能分点粮食了。
可是她大侄子张胜利,就是三道沟生产队的大队长,张胜利他爹张长栓,也就是张大翠的亲大哥,这老头子前几天偷偷告诉她一个听来的信儿。
说今年粮食产量太少了,交公粮上去后,就不剩下什么了,他大儿子胜利天天愁啊,这分不了多少粮食可怎么办,全村80多户可咋活。
他们这是个大生产队,人口不少啊,公社能给多少救济粮也一点底都没有。
张大翠心想,现在亲家家里出事了,三个孩子流落到她家,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管。可是一家人一起扎脖儿还是怎么地?
看她老闺女瘦的跟一根柴火似的,小孙女才两岁,更是跟着遭罪。
要不是前些天,大闺女李玉芬和女婿汪宝柱,从大柳树屯来了一趟,给拿来一小袋玉米面,说撑过了秋收再说,家里现在就断顿了。
说起大闺女这婆家老汪家,是户好人家,李玉芬性格泼辣,嫁了个比她还小三岁的女婿,老话讲女大三,抱金砖,也没谁挑这个。
女婿汪宝柱,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性格也很敞亮,为人厚道。
自打汪家两个妹子也都出嫁了,汪宝柱三兄弟分了家过日子,兄弟妯娌之间都算比较和睦,没什么矛盾,就是都穷。
公婆自然跟着大儿子家过,李玉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嫁过去这十年里,生了四个娃。
娃子都还小,最大的大娃才9岁,二妮8岁,三娃6岁,最小的四娃今年才不到4岁,瘦的都跟小鸡崽子似的,她家也缺口粮呐,都怕孩子养不活。
虽说东北这嘎达,黑土地肥沃,比外省强一些,但这几年也是不行,普遍吃不饱饭啊。
张大翠一边愁,一边往稀玉米粥里又多加了两瓢水,再放一大把切碎的野菜,用铲子搅和着。
面袋这里最多还有两三斤玉米面,吃到哪天算哪天吧。
很快稀粥就熬好了,张罗着大家吃晚饭。粥盆端到院里的桌子上,连秋萍摆上碗筷,呼唤连晓敏也来吃饭。
连晓敏抱着小福,坐到饭桌前,看着每人一大碗精稀的玉米面儿野菜粥,心想这得加了多少水,可见这家里是穷啊。
小凤和小福两个孩子都是用着小碗,连晓敏端起一个小碗,用勺子先喂小福喝了一碗稀粥,她又端起自己那碗,尝了一口,妈呀,真难喝,一股野菜的苦味。
小福这小娃子刚才是咋咽的下去的呀?我的妈呀,真厉害。看他刚才还喝的挺香。
连晓敏没喝过这种东西,一个现代人自然是无法接受,可这年月的人,有玉米面野菜粥喝就不错了,小福也是一样。
连晓敏此刻只能捏鼻子喝下去,还不能表现出来。
看着在座的其他人,都是喝的喷香的表情,吸溜吸溜的喝粥声音响着,让她心中默默感叹,贫穷岁月呀,要是没有强大的空间,她可怎么活?
如果天天喝这种东西,估计死的心都有,可是别人却连这也吃不上个饱,还当作珍贵的口粮呢。
别的东西也没有了,就一人一碗粥,大家都很快吃完。
连晓敏看到小凤捧着小碗,用舌头在舔干净碗底的一点粥,舔了半天,那小模样又好笑又让人心酸。
就这样吃完晚饭,各自回了屋,连秋萍进了连晓敏她们这屋子,坐在炕沿上,拉着连晓敏说话。
她详细问了家里一些事情的经过,连晓敏就又给姑姑细致的讲了一遍,姑侄两人几度哽咽。情绪稳定了一会儿以后,连晓敏看天色也不早了,赶紧把之前想好的话说给姑姑听。
她说:“姑,有个事想跟你商量,这次我带着弟妹一路逃难过来的,虽然身无分文了,但我带上了以前家里存的两根人参,这是家里仅有的能值点钱的东西了,是以前爹和二叔他们在山上挖的。”
她瞥了一眼连秋萍,对方有点愣住了,连晓敏把想好的话继续说:“我想着现在到了这边,能不能让姑父想办法去把人参卖了,我能在三道沟落户,买或者盖两间房子,以后在这里生活,养大弟妹。”
连秋萍睁大眼睛,瞪圆了盯着连晓敏看,激动的说:“晓敏,真的吗?你带了两根人参?这玩意儿听说老值钱了!咱东北这嘎达山里也有,要看年份,你拿出来我去叫你姑父来瞅瞅,要是能多值点钱,以后你们三个孩子也有了着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