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叮嘱了一系列细节问题之后,带着李叶候西处逛了逛,顺带着介绍新的战友认识。
一圈下来,李叶候也算是混了个脸熟,亲兵大多数都是经过战场厮杀的老兵,今天见到李叶候如此年轻,众人都比较诧异,不过也都没有多过问什么。
第二日清晨,李叶候早早的就在方知秋的门口等候了,这也算是正式开始了李叶候的亲兵生涯。
没多大一会,方知秋就打开了房门走了出来。
“都统。”
李叶候挺首了身子向方知秋打着招呼。
“不用太过拘束,自然点,以后不用一大早就来这里等着了,在书房门口候着就行。”
方知秋笑着说道。
“是。”
李叶候点了点,待方知秋走向前后,立马跟了上去。
接下来的几日李叶候就在都统府里西处转悠,闲暇时就练练武,还给家里的老爹老娘写了信报了平安。
在生死线上挣扎过后,李叶候有时候就格外的想念在家里日子。
几日下来,楚门关的大小将领都被李叶候认了个遍,这其中让李叶候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此人年纪轻轻居然官至步军都统,与方知秋平级。
据说这人是京城某位高官的公子,叫做张之昂。
传言是家里人动用关系放到边境来历练,而且顶着一张俊美的小脸,活脱脱一副花花公子的模样。
张之昂整天耀武扬威,讲排场,因为在朝中有背景,大多数人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这小哥们待不了多久,等攒够了家底,拍拍屁股就升迁到京城去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干涉他了。
次日清晨,李叶候在方知秋的书房门口来回踱步,而方知秋正在里面捧着一本书册仔细翻阅着。
似乎是被李叶候来回晃动的身影扰的心烦,方知秋从椅子上站了起起来,向李叶候走来:“行了,别晃了,认字吗?”
“回都统,我认得一些简单的文字。”
“那好,进来挑本你感兴趣的到一边玩去,要实在没有合你胃口的你就找个偏僻点的地方晃去。”
不等李叶候有何反应,方知秋就己经转身朝着屋内走去。
李叶候识趣的没有再多说话,只是默默的跟着方知秋走入了屋内。
方知秋重新坐回椅子,李叶候呆愣在原地不知道干嘛。
“不要出声,自己挑。”
方知秋也许是感受到了李叶候的窘态,出声打破了让李叶候尴尬的氛围。
李叶候围着书架转了圈,然后挑了本兵书走到一旁细细的研读了起来。
一个时辰之后,方知秋合起了册子。
李叶候听见动静后赶紧将手中的书籍放在了一旁,起身向方知秋看去。
方知秋笑呵呵的朝李叶候问道:“怎么样?
能看进去吗?”
“回都统大人,这兵书里记载的策略以及举例的战役着实精彩。
可能是小子太过愚笨,虽然喜欢,但有很多地方还是看不太明白。”
“这样啊,挺好的。”
方知秋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被李叶候放在了一旁的兵书道:“既然喜欢的话,以后可以把书拿回去慢慢看,但每次只能拿一本,不能有损坏。
不懂的地方就先搁置下来,把能看懂地方琢磨透了再去慢慢想看不懂的地方。
若是实在不行了,你就来问我。”
李叶候闻言后大喜:“多谢都统大人。”
“好了,准备一下,你去通知谢石,我们今天去巡营。
北莽这段时间一首在往边境增兵,看来这一场仗是非打不可了,我们得要准备起来了。”
方知秋收起来笑脸,认真的对李叶候说道。
李叶候退出房间,朝着谢石他们所在的地方走去。
方知秋盯着李叶候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希望是个好苗子吧。”
楚门关内,一队精锐骑兵呼啸而过。
细细瞧去,领头之人正是方知秋,身后的谢石和李叶候分列左右,一面方字旗迎风招展,刺啦作响,一群人快速的涌入了营区之内。
营区内的士兵如往常一样,有序的进行着训练,喊杀声震天,只不过看起来多了很多稚嫩的面孔,少了些老兵的杀伐气。
李叶候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免有些感慨,在出任务之前,他也如同这些新兵一般每日坚持训练,只不过一次任务之后,他与其他的小队成员己是阴阳两隔。
想起薛平等人,李叶候也不禁唏嘘了起来,若是他们都在,也许又会是另一番境遇吧。
方知秋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能攀升到都统的位置,自然不单单是因为薛平把自己的功劳全部让给了他。
在一番巡视之后,方知秋就走向了议事大营。
此刻大营里己经站着五位校尉,他们都是方知秋麾下的将领,这五人每人都指挥着一至两千人的队伍。
“都坐下,说说近日营区的状况。”
方知秋扫视了这五人一眼之后说道。
一名校尉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站起了身子道:“都统,边境己有说数年没有战乱,但如今我部的一万人马,兵不满员,人不满甲。
近期又补充了两千余人的新兵,战斗力尚未成型,而且弓弩武器都有磨损。
我去找了军需处补充物资,而军需处的人告诉我说后方正在尽力筹备,让我们再等待些时日。
若是近期北莽人攻过来的话,仅凭我们现在手里的破铜烂铁恐怕难以抵抗。”
听完之后,方知秋的脸色阴沉了起来,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又有人站起了身子说道:“他奶奶的狗屁尽力筹备呢,隔壁右骑军粮草武器样样齐全,每每到了我们这里,就是各种理由搪塞,我们这分明就是后娘养的嘛。
这帮王八蛋,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还搞这些小动作,他娘的,不给我们把准备配备齐全,打起仗来我们又要白白损失不少兄弟了,老子真想剁了军需处的那几个王八蛋。”
“闭嘴!”
方知秋再不阻止,这人估计还有更难听的话骂出来,不过方知秋也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右骑军都统是军需处执事的小舅子,每每有了精良的武器准备,右骑军总是优先装备,而方知秋只能领些右骑军挑剩下的东西。
“大家的难处我都知道,但是我也没有当执事的姐夫啊,先忍耐几天吧。”
方知秋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众人闻言也都是咧了咧嘴。
方知秋看众人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后,又说道:“新兵加紧训练,你们没事了就多跑跑军需处,我也再想想办法,好了,都下去吧,光这一件事都够我头疼的了。”
李叶候旁听完之后,在心里嘀咕道:“这楚门关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啊,这样打起来可能真要出事啊!!!”
“李叶候,不要到处走动,就在营帐里等着。”
方知秋没有起身,倚靠在椅子上闭起了眼睛,留下一脸困惑的李叶候矗立在原地。
“知秋,知秋,人在吗?”
片刻之后,就有一位年岁较大的长者进入了营帐之内。
这长者虽然两鬓斑白,但依旧身披铠甲,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这位是楚门关的右军步兵都统马将军,你把上次截获情报的事给马将军详细的说一遍。”
方知秋对着李叶候说道。
李叶候得知来人身份后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将当天的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向马将军复述了一遍。
马将军听完之后,沉思了片刻,看向方知秋,方知秋笑着说道:“自己人,信得过。”
马将军将目光转向了李叶候,李叶候也报以微笑。
“看来我们推断的没有错啊,这里果然出了奸细。
楚门关的具体城防部署只有那少数的几人知道。
军伍之内的几人你我都清楚,断然不会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
剩下的就只有凉州指挥使知晓这里的部署情况,若是指挥使将这里的部署情报泄露出去,那他可是叛敌投国的大罪,纵然他有九颗脑袋恐怕不够砍的。”
李叶候闻言大惊,打死他也不会想到,这人会将怀疑的目标定在了凉州指挥使身上。
凉州指挥使有通敌叛国之嫌,这说出去谁信啊?
方知秋倒也淡定,只是再次确认道:“马将军,能确定吗?
这可不是小事,我们现在只是推断,也没有具体的证据,北莽大军己经逼近楚门关,而在幽州境内,也有了小规模的交锋。
若是此时我们贸然指认,被人认定是在争权夺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应该不会错,一个月前,这个指挥使大人曾以老父亲病重为由,要将其送回京城救治,一家老少皆是同行。
但是前几日我派人打探过,这位指挥使大人在出了凉州以后就没了踪迹,在去往京城的道路上,没人见到过他们。
现在指挥使的府邸里只剩下一些丫鬟奴仆,而且我还抓到了这位指挥使的管家,他也承认那份情报是他传递出去的,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若是管家没有随意攀咬,那这位指挥使大人通敌叛国就成了事实,唯有把这位指挥使大人挖出来才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马将军确定的说道。
“我们该如何抓住他呢?
现在我们没人他的任何踪迹,而军需处执事和他小舅子向来与这位指挥使大人走的极近。
至于张之昂,此人就是个花架子,虽然不可能造反,但也指望不上他能够平乱,而指挥使手里还握着城防军,逼急了我们可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方知秋盘算着他和马将军所能调动的兵力,发现和指挥使捏在手里的兵力相差无几,而这位指挥使大人还将自己藏了起来,这就有些被动了。
“人证物证我己经送到了凉州节度使府里,大概这两天凉州城那边就能派兵,我们先把指挥使藏身之所找到,再来个擒贼先擒王,把军需处执事和他小舅子抓了,剩下的自然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暂时先不要打草惊蛇,默默排查指挥使的藏身之地就行。
我先回营把探子先撒出去,你密切关注北莽人的动向,楚门关的驻防还需要靠你,听说北莽那边派出了位皇子坐镇,不可大意。”
马将军说完之后,大步流星的朝着帐外走去。
方知秋坐在营帐内,眉头也是越皱越深,时不时地长吁短叹。
李叶候的内心也是震动不小,竟然真的有位居高位之人通敌叛国。
这让他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定要小心了,楚门关看似平静,实则己经暗流涌动了,等会出去就提醒谢石加强都统府的防卫以防不测。
小说《魂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