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精品篇

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精品篇

菜比比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是作者“菜比比”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苏誉顾长乐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崩了起来。苏永昌直接精神一振,对自己儿子说道:“你去请村长和村里的叔公过来。”“对了,再去多叫几家相熟的人过来。”“我看那宋家今天上门敢不敢说难听的话。”苏方远赶紧点头,脸色严肃地走了。苏永昌叫这么多人过来,听着就像是要镇场子。这样的安排,总觉得他随时就要撸起袖子跟宋家那边的人打架一样。......

主角:苏誉顾长乐   更新:2024-04-05 15: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誉顾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精品篇》,由网络作家“菜比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是作者“菜比比”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苏誉顾长乐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崩了起来。苏永昌直接精神一振,对自己儿子说道:“你去请村长和村里的叔公过来。”“对了,再去多叫几家相熟的人过来。”“我看那宋家今天上门敢不敢说难听的话。”苏方远赶紧点头,脸色严肃地走了。苏永昌叫这么多人过来,听着就像是要镇场子。这样的安排,总觉得他随时就要撸起袖子跟宋家那边的人打架一样。......

《科举走后门,连中三元震惊无数学子精品篇》精彩片段


宋家就在隔壁村,离得并不远。

苏誉昨天回来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了那边。

柳氏说这话,倒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宋家那边得知这事后,肯定要来看热闹。

婚约肯定是吹了,那边少不得还得拿苏誉落榜的事情幸灾乐祸一通。

所以还不如低调着办了,夹着尾巴过一段时间。

正好两家也不用出什么钱。

不过这事,苏誉记得自己先前好像还没跟顾长乐说过。

骤然间听到自己丈夫和别人曾经有过婚约,也不知道她会不会介意。

苏誉看了一眼顾长乐。

苏永昌等人也看过去,不过他们心中想的,和苏誉不同。

“侄媳妇,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侄媳妇是府城人士,他们家里对她还是很看重的。

苏永昌甚至还问了她意见。

顾长乐没看懂苏誉的眼神,只淡淡笑着回苏永昌:“我都行,听我夫君的。”

苏永昌和苏永强两兄弟,都对这个侄媳妇的态度很是满意。

府城人士,长得好看,对他们侄子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这样的媳妇儿,可不比宋家那女儿好多了?

苏永昌说道:“那就按照我先前说的,办好一些。”

柳氏一听,赶紧说:“办可以,但事先说好,我家实在是没有钱可以拿出来了。”

苏誉收回眼神,笑道:“银子的话,不用大伯和小叔你们出。”

“我在府城得了一些银子,要在村里办个酒席还是可以的。”

“就是不知道要多少,不知道我身上的钱够不够。”

“你在府城赚了钱?”苏永昌有些惊讶。

去赶考的人,还能抽出时间来赚钱?

“嗯。”苏誉解释说:“我考完后得在府城等成绩。”

“趁着这时间,卖了两首自己作的诗。”

苏永强他们都是农家人,压根就没想过作的诗也能卖钱。

听苏誉说起这事,都很是惊讶。

苏永强追问道:“诗还能卖?卖了多少钱?”

苏誉道:“一首诗卖了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

苏永强张了张嘴,被这数字一下子震住了。

他们家累死累活,除去家里一年的嚼用外,都存不下这个银子。

苏誉就一首诗就卖了这么多钱?

柳氏有些不相信地看着他:“是不是真的啊?”

顾长乐在一旁淡淡地说:“自然是真的。”

“你们在村里不知道这些事。”

“夫君作的诗卖给了他城里的同窗,这诗可是要用在知府的宴会上的。”

“五两银子一首,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柳氏一进门,就对着顾长乐上下打量,似乎在看什么物品一样。

刚刚说话的语气也不好。

顾长乐听到她的质疑,下意识地就说出了维护的话。

说完后,她看了一眼苏誉。

正好碰到他眼神带笑地看过来,眼里似乎带着赞赏。

顾长乐移开眼神,突然觉得有些脸热。

这事居然是真的?

一首诗五两银子,那卖多几首,岂不是发财了?

柳氏当即也不计较顾长乐话里有话,说道:“既然这诗这么值钱,誉仔你先前怎么不早拿去卖?”

“现在也是,都知道能卖钱了,也不卖多几首。”

“赚多些钱,也好给我们在府城带着手信回来嘛。”

苏永强皱了皱眉头,觉得自己婆娘说的话好像有点不对。

但是他又说不上来。

苏誉知道柳氏一直对他都有意见,不过这也怪自己不争气。

他简单解释说:“我卖的是谢恩诗。”

“这种诗要用的人本身就不多,而且作一首诗也是需要时间的。”

苏誉并不需要什么时间,毕竟他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但肯定得按照正常流程来说的。

虽然苏誉解释了这其中赚钱的难度,但苏永昌脸上还是带着满满的笑。

“有出息!”

“怪不得大家都说读书人有出息,可不是吗?”

“随便赚一次钱,就能抵过我们在地里干一年了。”

“五两银子足够了。”

“办个好点酒席,再给你们两人置办几身新衣裳,加起来花个二两银子差不多。”

“剩下的三两银子,你们可以留着后面做家用。”

苏永昌因为苏誉用自己读的书挣了钱,高兴得黝黑的脸上都满面红光。

苏永强也笑眯眯地,一个劲地夸赞苏誉。

柳氏在一旁看着,眼珠子一转。

读书这么挣钱,那明年她也得把自己儿子送学堂去才行!

把花在苏誉身上的钱给自己儿子去读书,以后赚的钱是自家的,这不正好?

柳氏这么一想着,忍不住就两眼放光。

直接忽略了她知道的不少读书没出息,后面还是得回家务农的读书人。

一屋子的人心思各异,但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苏永昌和苏永强敲定了苏誉的事情,便高兴地要离开,给苏誉准备办酒席要用的东西。

苏誉把人送到篱笆门外。

苏永昌几人正准备离开,路的那边突然有一个村民急急地跑过来。

“阿七你在正好。”

苏永昌在村里的同辈中排行第七,长辈和同辈都称呼他为阿七。

“找我有事?要不去我家说?”

来人已经跑了过来,喘着气摆摆手。

“不是找你。”

“隔壁村宋老根带着人来了,估计是找苏誉的。”

“宋老根来了?”

苏永昌一听到这家人在苏誉回家第二天就过来,立马就想到了他们此行来的目的。

无非是听说苏誉落榜还带了个小娘子回来,来退婚家奚落的。

他和苏永强本来因为商量苏誉办酒席的事情,脸上是带着笑的。

如今都崩了起来。

苏永昌直接精神一振,对自己儿子说道:“你去请村长和村里的叔公过来。”

“对了,再去多叫几家相熟的人过来。”

“我看那宋家今天上门敢不敢说难听的话。”

苏方远赶紧点头,脸色严肃地走了。

苏永昌叫这么多人过来,听着就像是要镇场子。

这样的安排,总觉得他随时就要撸起袖子跟宋家那边的人打架一样。

这该不会真的打起来吧?

顾长乐偷偷摸到了苏誉身边,小声问道:“是要打架?”

实不相瞒。

村子周围,有不少保护她的人在。

而且顾长乐小时候跟着爷爷在军营待过,也是有点武艺在身的,

只要苏誉需要,顾长乐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昨天到今天,都这么多事情。

这村里的日子可比城里的热闹多了。

“打架?当然不会......”

苏誉却以为顾长乐害怕,想要安慰几句。

却觉得自己好像从顾长乐的眼中,看到了一点兴奋?

“额......”

“咱们是文明人,都是讲道理的。”

“不会打架的。”

应当是自己看错了......


顾家爷孙俩的打算,苏誉并不知道。

他带着刚刚领婚书的三百文补助,一边往客栈回,一边想着自己要搞钱的事情。

回去得改善伙食,再慢慢想后面读书科举的事情。

很快回到客栈。

客栈大堂里气氛很不错,比平时热闹不少。

被取中的人,都喜气洋洋地被人围着,听着众人的道贺。

苏誉从人群中穿过,想回自己睡的大通铺,把他的文房四宝拿出来。

“苏誉,你回来了。”

经过其中一张桌子时,被人喊住。

都是和苏誉一起互保参加府试的其他四个同县的人。

参加科举的考生,要保证身家清白,并且防止作弊。

因此。

在开考前,考生得先填报祖上三代的详细信息。

同时,五个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互保。

一旦发现作弊或者其他不法环节,其他人都要连坐。

除了五个读书人互保外,第一关的县试,还要有村里五户人家联名互保,同时还得要一个当地的廪生作为保举人。

这层层的关系下来。

参加科举被选拔出来的人,基本都是秉性不错之人。

同窗邀请,苏誉也就先坐了下来。

得知其中两人过了此次府试,苏誉也拱手道了一声恭喜。

一个同样落榜的人恭维道:“张兄你就好了,第一次参加童生试,就连过两试。”

张文远年纪不大,家境在几人当中,是最好的。

出门考试,就他一个人带了书童。

家境好,读的书也多一些。

这次童生试他连过两试,马上就要去参加院试了。

听着旁人的恭维,张文远脸上也变成了喜滋滋的表情。

宋有明也是第一次参加,但他名次比张文远的低上不少,不过同样脸上也带着兴奋。

另一个落榜了两次的人,则有些憧憬地说:“院试后,二位就是秀才公了。”

“届时院试榜上有名者,府台大人还会亲自设宴招待。”

“监考的学政大人也会在场。”

“听闻此次出题监考院试的学政大人,乃是今年刚被委派提督学政一职,麾下并没有任何的弟子。”

“若是好好表现,说不定能被大人看中,收为徒弟。”

学政都是京城派来历练的官。

能主持科举的,基本都不是普通官员。

主考官考完,很多时候会先下手为强。

在这些学子中挑选一两个有前途的收为徒弟。

对于一些家族不怎么样的考生来说,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宋有明摇头道:“我就会写文章,别的也不会。”

“学政大人估计是看不上我了。”

“不过我听说,文远兄自小跟着启蒙先生学习作诗,想必届时还能表现一番。”

张文远被恭维得有点飘飘然,摆摆手道:“多谢诸位的恭贺。”

“但很可惜,我作诗也并不算很好。”

“主持院试的学政大人,都是二榜进士出身,普通的诗句,还真的无法入他的法眼。”

“这次回去,我得好好琢磨一番才是。”

“宋兄你也是,得提前写好,好好打磨。”

“说不定正好能撞中学政大人的心水?”

两个被取中的人,互相吹捧着。

说话间,仿佛自己院试已经稳稳过了一般。

坐在一旁默默喝茶的苏誉,在听到几人说起的话题后,心中不禁微微一动。

提前准备在知府的宴会上作诗?

这不正是他在想的东西?

本身打算到酒楼前面去摆个摊子,如今看来,这摆摊的时间都能免了。

那两人吹捧完,才想起刚刚坐下的苏誉。

苏誉在他们这群人里,年纪虽然不是最大的。

但他参加童生试的次数,绝对是最多的。

张文远问道:“刚刚看苏兄你面带笑容,似乎心情不错。”

“还不知道你此次成绩如何?”

张文远虽然和苏誉是互保关系,但他与苏誉是不同书院的。

因为县试与他互保的同窗没有全部考上,所以他先生给他找了其他书院的人在府试中一起互保。

在来之前,他就已经得知,苏誉前面已经考了四次童生试。

这次是第五次参加了。

话题被扯到自己身上,苏誉挑了挑眉。

随后笑着,诚实地回道:“这次我又没过。”

“又没过?”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有些同情地看着苏誉。

这怎么还笑着?

肯定是在强颜欢笑......

“这......已经是你第五次参加童生试了。”

“到了明年,就是第六次......”

张文远有些讪讪道:“明年你可还要参加?”

一旁的宋有明搭腔道:“苏誉年纪也不大,明年必定还是要参加的吧。”

“咱们报名的时候,不是还看到有五十多了还在继续考童生的么?”

在礼房报名的时候,全府城过了县试的儒生们都聚集在一起。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儒生,他们都看见了。

这个年纪还在考童生,估计都数不清考了多少回了。

苏誉这第五次,马上要迎来的第六次,对比起来,还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府试没过,又得要从头再来,一次次面对失败。

一想到数次落榜,一直考到白发苍苍的时候……

宋有明的话,让一桌子的人,脸上笑意都有些僵住。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科举之路走得如此坎坷。

张文远拍了拍苏誉的肩膀,打破沉默,安慰道:“听我先生说过,苏兄你的文章火候是够的。”

“明年必定会连中。”

“等回去后,若是你有需要,我可以把我童生试的书本借给你明年用。”

张文远因为自己第一次就考过了,现在还有些沾沾自喜。

但他人还不错。

就跟现代考试,有人花高价买学霸的笔记一般。

他们这些一次就考过,成绩不错之人的书本,上面写了不少的注释,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基本会一代代传下去。

老子用完了,给儿子用。

因此,对于张文远的慷慨大方,苏誉赶紧拱手说道:“多谢了。”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有帮助,但这份心意苏誉算是收下了。

投桃报李。

苏誉笑着又道:“承蒙你的好意,我也该回礼才是。”

“方才你说要回去准备一首诗,在院试后支知府大人的宴席上用。。”

“正好我此前准备了一首谢恩诗,可惜此次府试落榜,暂时用不上。”

“若是不介意的话,我想将此诗赠给张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