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我们卖的好快哟,好厉害!”
丁文儿的眼睛里像闪着星星似的。
“是哒,我们下午到家后多准备一点好不好呀。”
丁冬儿的声音也变得欢快起来。
“文儿,这给你。”
文儿感觉姐姐手里的三文钱此刻在放光。
“文儿这么辛苦的和姐姐来卖鱼鱼一口肠,这算你的工钱,你可以支配自己的钱。”
丁冬儿怕弟弟不愿意收下,连忙解释道,毕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好耶,谢谢姐姐!”
丁文儿捂着嘴克制住尖叫声。
回去路上,姐弟俩的兴奋感充斥着全身,丁文儿更是在前面蹦蹦跳跳。
刚到家门口,丁武王氏赶紧迎上去,帮忙卸车:“怎么样,累不累呀?”
“爹娘,我们一点都不累,不到中午就卖完了,看!
姐姐还给了我工钱。”
丁文儿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钱,激动的说个不停。
爹娘看着文儿这兴奋劲儿,都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惹的丁冬儿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全家人一起把东西归置好,坐在桌边,看着丁冬儿把钱袋子拿出来,哗啦啦的倒了一桌,爹娘看着这么多铜钱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一盏茶的功夫,就听丁冬儿兴奋的说道:“爹娘,咱们今天一共赚了145文钱!”
“太好了,这比做短工赚的多多了!”
王氏感到无比惊喜和兴奋。
“娘,这一百文钱你收着,剩下的我留着买些吃食。”
“好好好,娘帮你收着,要用钱的时候就来找娘拿”王氏的眼角都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对了,娘,你能不能在村子里收些鸡蛋回来,家里西只鸡下的蛋可不够用。
按镇上的价钱收就可以。”
丁冬儿突然想起什么来。
“好啊,你二伯娘家可养了不少鸡,平常也是到镇上卖的,如今到不用他们来回跑,肯定是愿意的。”
“好嘞,那辛苦娘去收啦~我和冬儿去抓鱼啦”丁冬儿撒娇着说。
“你这丫头也不歇歇!”
看着姐弟俩己经走远的背影心疼的喊道。
丁文儿这鱼抓得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快!
准!
狠!
丁冬儿心想难道这就是小孩儿的天赋?
太阳西沉 ,远处升起渺渺炊烟。
准备好一切,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好不温馨。
“爹,娘,我打算过些天换个吃食做做看。”
丁冬儿当然知道这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用不了一个月就首接形成产业链了。
她必须要整点新花样。
“冬儿,那你打算做什么新的吃食?”
王氏声音中透露着好奇心。
“还没想好,或许是…盒饭?”
丁冬儿嘀咕道。
昨儿去镇上卖草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古香镇的大码头天天都有商船来来往往,东家雇着些伙计,跟着商船来的贩夫走卒也不少,搬搬抬抬的一天也就赚三十文钱。
到了晌午,就拿着自己带的干粮吃。
夏天天热时,干粮可能己经馊了;冬天天冷时,真是又硬又凉。
可若是不带干粮 ,东家又不管饭。
要不就是包子馒头,要不就是到馆子里吃一顿至少十七八文钱,那这一天可就白干了。
可这启动资金还得卖好多天鱼鱼一口肠才能有,毕竟要找木匠定制装菜的大木桶,各种碗筷、食材、调料等。
丁冬儿光是畅享以后的美好生活,嘴角都止不住的上扬,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翌日清晨“来了来了!”
还没等丁冬儿到达摊位,众人的哄闹声己经传入耳中。
“好家伙,这么受欢迎?”
丁冬儿心想。
“各位别着急,今天多做了些,人人都有别着急。”
丁冬儿赶忙自信从容的说道。
众人目不斜视的盯着丁冬儿支摊烧炉,就看见今天的鱼鱼一口肠似乎有些不一样。
“诶?
姑娘,今天这怎么五颜六色的?”
一小厮好奇的问道。
“这嫩黄的和昨天一样是用胡萝卜做的;绿玉色的是青菜;棠紫的是茄子,皓白的则是用山药。”
原来丁冬儿还想了些新主意,喜新厌旧乃是人的本性,新鲜花样才觉得新鲜。
接下来的每天生意也算是稳定,半个月下来倒是赚了三两银钱。
丁冬儿打算用着一半的钱先去买点布料棉花做冬衣,天气越来越冷,一家人穿的都不保暖。
另一半则作为盒饭买卖的启动资金。
丁冬儿找了镇上手艺较好的钟木匠,比划着木桶的形状,大概有多高多宽多长…木桶是解决了,现在饭盒生意面临着保温问题,丁冬儿想着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经常看到酷暑天气,走街串巷卖冰棍儿的,加一床厚棉被就能保证冰棍儿不化。
现在天气稍冷,但用棉被包裹木桶保温,自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餐具就去买大碗和碗筷,清洗干净循环利用。
万事俱备,只欠……菜单。
既要好吃,又要成本合适。
初期只好先用家中小菜园的蔬菜:土豆、大白菜、胡萝卜、山药,再无其他。
丁冬儿喊着王氏讨论着吃食,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前两天用家里的菜倒是可以,可喜新厌旧乃是人之本性,必须要时常更新新的菜式才行。
两日后,六个木桶摆在面前,丁冬儿甚是满意:三菜一汤和米饭还有一个放碗筷。
翌日清晨,丁冬儿带领着村里的几个孩子,站在灶台边。
这几个孩子表情严肃,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丁冬儿被这一场景逗得泪花儿飞溅。
小说《农家小食摊儿》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