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宁王璐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精选篇章阅读》,由网络作家“平淡生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问他,“是啊,小安这么高兴?”徐安点头,“高兴,姐,我们和他们分开吃,以后你就能吃饱了,到时候你多吃点,”徐宁笑道,“好,到时候姐和小安每天都吃的饱饱的。”他高兴的背着背篓就去割猪草去了,徐宁准备去县里看一看,从这里到城南县,走路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不过现在还没到农忙,每天都有牛车去县城,坐牛车也要一个多小时,比走路快不了多少,只是人没......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精选篇章阅读》精彩片段
第二天,徐宁醒来时旁边已经没人了,拿出手表看一下时间,早晨六点半,手表是下乡时她妈的手表给了她。
今天还是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人煮饭,他们七个知青,煮饭是每个人一天轮着来的,不过都是找自己关系好的人搭伙做饭,
李凤娇和林秋华搭伙,徐宁和弟弟一起做,三个男知青一起。
每个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虽说经过昨天的事情,应该没人敢再克扣他们姐弟的口粮了。
但徐宁还是不打算和他们在一起吃了,还有一个月要秋收了。
知青点的粮食也没剩多少了,今天就把姐弟俩的粮食分出来自己做饭。
想到这里,徐宁马上起来穿衣服, 走去厨房打水洗漱。
李凤娇和林秋华在蒸窝头,看到进来的是徐宁,两人立刻把头扭过去。
徐宁才不在意她们什么态度,打了水就出去漱口洗脸去了,没一会儿男知青也都起来了。
吃饭时,她就说,想和徐安把粮食分出来自己单独做饭。
几个男知青都没意见,经过昨天的事情,李凤娇和林秋华也知道以后占不到便宜了,巴不得她们两个分出去。
徐宁说趁大家都在要不饭后就把他们姐弟的粮食分了,几人都同意。
因为马上要到秋收分粮食的时间了,所以剩的粮食不多。
高粱面有七八斤,玉米面也就两斤多,粮食是孙浩和陈向东分的,分的很公平。
关于自留地的,都已经种上菜了,暂时不分,现在还是在一起吃,等过了这一季,把靠近大青山那边的分一块给他们姐弟。
三个男知青的意思是,在靠近知青院这边划一块自留地给姐弟两,但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不同意。
徐宁给三个男知青说道,“没事,就靠近大青山那块给我们就行。”
徐宁又提议,先把她俩的自留地分出来,等这一茬菜吃完了,她就自己种了。
等商量好了大家都没意见,她就说等晚上下工了,她去找村长过来帮忙分自留地。
她空间里面没什么青菜的,这里的冬天又长,等大雪封山了,想出都出不去。
就算能出去也买不到青菜,趁现在她要储存够姐俩冬天吃的。
她昨天看了看靠近大青山的那片地,种的豆角,觉得稀稀拉拉没有几根。
可能离得远点,没靠近知青院这边方便,种上就没怎么管了。
徐安背着背篓打算去割猪草,等他们走了,徐安就走到徐宁旁边高兴的问道,“姐,我们要给他们分开吃饭了,”
徐宁笑眯眯的摸摸他的小脑袋,问他,“是啊,小安这么高兴?”
徐安点头,“高兴,姐,我们和他们分开吃,以后你就能吃饱了,到时候你多吃点,”
徐宁笑道,“好,到时候姐和小安每天都吃的饱饱的。”
他高兴的背着背篓就去割猪草去了,徐宁准备去县里看一看,从这里到城南县,走路差不多要两个小时。
不过现在还没到农忙,每天都有牛车去县城,坐牛车也要一个多小时,比走路快不了多少,只是人没那么累。
徐宁叹气,这悲催的交通啊!
等她走到村口时,牛车上已经快坐满了人,村长媳妇也在牛车上,看到徐宁就和她招手,“徐知青,坐这里来,”
徐宁忙跑过去坐在村长媳妇旁边,笑着问道,“婶子,你也去城里?”
村长媳妇拉拉旁边的背篓给徐宁看,背篓里装了辣椒,豆角,各种蔬菜。
她笑呵呵的说道,“给我闺女送点菜去,徐知青你的头好点了吗?”
村长的大闺女是嫁到城里的,女婿在机械厂做工人,现在的工人可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公务员了。
徐宁回道,“好多了婶子,这不是村长叔让我在家休息两天,我去城里寄封信。”
徐宁和村长媳妇寒暄了几句,就不怎么开口了。
原主本就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小姑娘,在外面她不打算改变太多,低调做人,平安的度过这几年。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县城,高高的牌坊上,大气磅礴的写着城南县三个字,两边各摆放一个坐卧的石狮子,石狮子的嘴巴上一圈链子。
链子中间有一个狮子头,旁边刻着许多波浪线条,链子底下有两只巨大的前脚。
徐宁看着这个石狮子,陷入了沉思。
怎么这个石狮子和她穿越前看到的那本《穿越七零小娇妻》县城门口的石狮子描写那么像呢。
她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时,还是几个月前,当时和办公室的同事一起在杭市出差,同事推荐给她看的。
女主叫林妙,来自2021年的网红,穿越到苏省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了。
下面两个弟弟还小,只有女主适合下乡,但女主不这么想。
说父母偏心,寻死觅活的,一直到下乡前一天还在闹绝食。
谁知道真的把自己饿死了,2021年的网红林妙就穿越过来了。
2021年的林妙来了以后,收拾东西就下乡了,林父林母都觉得愧对这个女儿,每月都寄钱寄票。
况且她的直播间也跟着过来了,虽说直播间没有别的功能,只能放东西。
但直播间里有不少品牌方送的样品,化妆品,零食,床上用品,还有衣服……等等……虽说都不多。
但加上林父林母每个月的贴补,也够她下乡期间过的很滋润了。
男主顾文平是比女主晚一个多月下乡的,男主是京市人,家庭条件也不错。
是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男主第一次见女主时就心动了,
女主长的小巧玲珑,一张瓜子脸肤如凝脂,明目皓齿………(此处省略3000字)……当时对女主的形容,作者写了一大篇赞美之词,总之很美就是了。
后面就是写两人缠缠绵绵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男配。
女主痛苦的在两人之间徘徊,和男主分分合合纠缠了几年之久。
在一次上山挖野菜时遇到野猪,男主对她舍命相救,最终修得正果,后面就是恢复高考,男女主双双考上大学。
徐宁穿越前就看到这里,后面还有1/3没看,现在想来,女主下乡的地方好像就是黑省城南县,好像书里也有一个大青山。
难道男女主下乡的地方也是榆树村?如果真是下乡到榆树村,那知青的名字也对不上啊!
穿越前那晚看了小说以后把平板放空间就好了,现在也不用想的脑袋疼。
拿手摸了摸脑袋上的纱布,想着下午回去要去韩大夫那里换一下药。
摸头的手突然顿住了,如果昨天她没有穿过来呢?是不是原主就这样没啦?
那村长肯定会把两个罪魁祸首送到知青办,这样榆树村就没有李凤娇和林秋华两个知青了,也没有徐宁了。
陈向东,孙浩,葛洪斌,三个人本来就很低调,如果再发生一人死亡,两人被送到知青办。
那他们三个只会什么事都躲得远远的,这就能说明他们三个在书里为什么没怎么被提起了。
女主林妙好像就是69年下乡的,书里面曾经描写过女主下乡正好赶上秋收。
两个芊芊玉手磨的到处都是水泡,还庆幸直播间有防晒霜,要不然的话脸都要脱层皮。
现在离秋收还有不到一个月了,如果真是穿书了,那要想办法在女主来到榆树村之前搬出知青点。
徐宁想的正出神,听村长媳妇在喊,“徐知青,徐知青,到了,你不是要去寄信吗?快去吧,天不早了,晚了赶不上回去的牛车。”
徐宁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应道,“好的,婶子,我这就去,”
徐宁没去寄信,原主的笔迹,她还不怎么熟悉,打算先练练再写。
先去供销社,里面人不少,原主下乡时带来的票有几张快到期了,徐宁打算用了,买了两斤红糖,一斤鸡蛋糕,一斤盐,把两斤糖票,一斤鸡蛋糕票拿给售货员,
“红糖四毛八一斤,两斤九毛六,鸡蛋糕七毛五一斤,盐一毛五一斤,一共一块八毛六”
徐宁把钱拿给售货员,把东西放进背篓,又到处看了一下,走到卖肉的地方,肉摊边上挤满了人,徐宁转身就出去了。
空间里面的东西她不打算卖,这几年也不想和女主一样去黑市做生意。
她没有女主光环,也不想去冒这个险,到粮食自由至少还有十年。
她空间里的粮食也不多,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那原主的亲人她也会管的。
想到原主的父母,她忽然想起书里几笔带过的一个情节。
村长去接男主那一批下乡知青的时候,跟着来的还有一男一女,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那三人下乡来学习的,和知青不同的是,知青是坐牛车来的。
那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是跟着牛车走到榆树村的。
三个人是要住在牛棚的,那边离知青点距离不远。
牛车把知青送到知青点,带那三人过去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冲过来喊道,“爸,妈,小莫,”
三个人中间三四岁的那个小男孩就喊,“二哥,”
这下再怎么说断绝关系了,也没人信!喊爸妈的小男孩也跟着一起住牛棚了。
后面书里就没怎么说过这一家了,再就是几年后男女主结婚后的某一天。
吃过晚饭出去散步时,经过那边,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挑着水往牛棚走。
在心里感叹了一句,真是可怜啊!
徐安已经把水烧开了,看到徐宁过去,连忙把碗端过去放在桌子上。
说道,“姐,水我已经吹凉了,你快喝。”
徐安看他瘦骨嶙峋的身子,快十一岁的孩子看起来像八九岁。
本来从小身体就不好,下乡这半年更是吃了不少苦。
看的徐宁也很心酸,把他拉到身边一起坐下。
徐安把碗端起来,放在徐宁嘴边说道,“姐,快喝水,韩大夫说让你多喝点热水,这样伤好的快。”
等徐宁喝了水,徐安趴在她耳边小声说道,“姐,我们去山上拿点钱,去村里婶子家买点鸡蛋给你补身体。”
听了徐安的话,徐宁心里很是感动,伸手抱了抱他。
笑道,“好,我们去拿钱买好吃的,咱俩都好好的补补,以后也不节约了,想吃啥就买。”
徐宁刚才已经试过了,她的空间跟着来了,所以要借着这个由头往外拿点东西出来了。
两姐弟还在说悄悄话,李凤娇和林秋华端着一筐豆角进来了。
两人看到姐弟二人在这里坐着,恶狠狠的瞪着她们,眼神凶的像要吃人。
徐宁才不怕她们,刚好借着这个机会立威,也让她们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她顺手拿起旁边的烧火棍,往地上敲了几下。
指着她们两个,说道,“怎么,屁股不痛了?如果不痛了,我不介意再给你俩回忆回忆,”说着就拿着棍往两人身上招呼。
看着两人叫着往外跑,徐宁哼了一声,追出去喊道,“告诉你们,以后再敢惹我们姐弟两个,见一次打一次,还有村长叔让你陪的二十个鸡蛋,晚上我要拿到,要不然,哼。”
徐宁拿着烧火棍在地上噔噔噔的敲了几下,跑进屋里的两个人没有一点动静。
徐宁转过身,看着徐安崇拜的看着她说道,“姐,你真厉害。”
徐宁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小安,以后姐姐再也不让别人欺负你了,”
徐安流着眼泪大声的说道,“姐,我也长大了,以后也不会让别人欺负你,”
三个男知青打开门出来,问出什么事了,徐宁说,“没事,”
不知道她刚刚的话三个男知青听到没有,不过看这个时候才开门,应该是全听到了。
既然姐弟俩受欺负的时候没人出来说过话,她站上风的时候,他们最好也就当没看到,更不要来多管闲事。
这样不就挺好的,以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若没有意外,她们姐弟俩在这里应该会待到恢复高考,还有八年多呢,就算不能成为朋友,那也没必要多几个敌人。
徐宁对着三人说,“你们去休息吧,下午还要上工呢,”三人点点头就进屋了。
徐宁拉着弟弟去了厨房,早晨做好的菜团子,放在锅里蒸了三个。
每个人都是定量的,一人两个,徐安年龄小,只有一个,不过每次徐宁都会多分一点给弟弟。
蒸好了菜团子,两姐弟分着吃了,趁现在中午休息,山上没什么人,赶快去把藏在那里的钱取回来。
当时原主把钱藏在山上是因为没有地方放,放在知青点肯定不安全,一千块钱还是有那么厚一沓。
夏天穿的衣服又薄,也不好往身上藏,姐弟俩就商量,埋在山上,用的时候就偷偷的去拿一点。
现在徐宁穿过来了,她可以把钱放在空间里,以后往外拿吃的用的东西,也有借口说是买的了。
其实徐宁还有个想法,她今天看到知青点后面,靠近大青山脚下有一块空着的地。
面积不大,大概有六十多个平方,能盖两间房子,但是位置相当好,背后是陡峭的大青山,前面是自留地。
离知青点还有一段距离,还是在知青点里面,如果往右边开个后门,出入就不用经过前面的知青点,就能自己单独过日子了。
以后自己开小灶就方便很多,现在才69年,以后下乡的知青会越来越多,人多矛盾就多。
徐宁只想带着弟弟在未来八年里,安安分分的过自己的小日子,等待高考,所以现在就要好好的谋划一下了。
姐弟俩走了半个小时左右,走到了一棵大树下,四处看一下没人。
两人就开始挖,用油布包着的钱和各种票,还是下乡时带来的数额。
这几个月用的钱都是原主的大哥徐洋寄过来的,原主的大哥是去年十二月份去参军的,每月也只有十几块钱。
但是每个月都要给姐弟俩寄六块钱,就是这每月六块钱,姐弟俩也是没怎么舍的用。
徐宁拿着钱和票就直接放在背着的背篓里,其实是放在空间里了。
徐安就问道,“姐,我们全部拿走吗?”
徐宁就和他说,“全部拿回去,藏在这里也不安全,每次用的时候过来取也麻烦,万一被人看到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徐安也认同姐姐说的,点点头道,“好,听姐的。”
姐弟俩下了山就直接去村里大栓叔家买鸡蛋,大栓叔有二个儿子,一个闺女,徐安和大栓叔的小儿子建民天天在一起割猪草,两人关系很好。
大栓叔和大栓婶也厚道,原主姐弟俩买鸡蛋,基本上都是在他们家买。
刚到门口就看大栓叔家的老二建华出来,徐安喊道,“建华哥,”
陈建华哎呦一声说道,“是徐知青和小安呀,你们俩有啥事?”
徐安说道,“我找大栓婶子,”
一说找他老娘,陈建华就知道啥事了,说道,“我娘在家呢,你们进去吧!”
说着朝里面吼了一嗓子,“娘,有人找你,”
大栓婶出来看到是他们两姐弟,忙出来问道,“徐知青,你的头没事吧?我还说下午去看一下你呢,你咋不休息啊?怎么出来啦?”
徐宁笑眯眯的说,“婶子我没事,你家里还有鸡蛋吗?我想买几个,”
“有有有,你等着,我去给你拿过来,”
大栓婶子把装鸡蛋的篓子拿出来,说道,“徐知青,你看要几个?”
徐宁看了一下篓子,里面有八九个鸡蛋,就对大栓婶子说,“婶子,我全要了,你数数几个?我好把钱给你。”
大栓婶数了一下,九个,三分钱一个,徐宁数了两毛七分钱给大栓婶。
大栓婶子只收了两毛钱,两个人推来让去,最后还是大栓婶子说道,“徐知青,我本来下午都要去看你的。
这两个鸡蛋是婶子给你补身体的,下次你再来买,我还是一分不少的收。”
徐宁一听也不推辞了,想着在一个村里,以后总能还上人情的,就笑着说道,“那就谢谢婶子了。”
大栓婶把姐弟二人送到门口,和徐宁说道,“徐知青,你以后可不能这么好说话了,你干了一上午的活,挣的工分和我一个成年人一样多。
下了工还要去帮她们打水,你小小年纪哪里受得了?不为你自己着想,你也要想想小安啊,他那么小,你再累病了,他可咋办?”
徐宁低下头说道,“我知道了,婶子,以后再也不会了,这一次我已经寒心了。
唉,我以前觉得大家在一起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干点也没啥。
可是我干的越多她们就更加变本加厉,把我和我弟当佣人使唤,我也想通了。
以后和她们就井水不犯河水,带着我弟好好挣工分过日子,”
大栓婶子就笑着说道,“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快回去躺着,这两天也别上工了,把头养好了再去,”
徐宁笑着应了,带着徐安就回知青院了。
知青院已经没人了,应该是去上工了。
徐安拿着鸡蛋就往厨房走,锅里添上水,就打算给徐宁煮鸡蛋。
徐宁让他去烧火,她来煮。
但徐安不让,说道,“姐,你去躺着,我煮好了给你送过去。”
徐宁让他煮四个,他又洗了三个放进去。
他烧火煮鸡蛋时,徐宁又走到自留地后面去看了一下。
越看越觉得这个地方好,看起来有六十多个平方,把边上的杂草和石头清理一下,应该可以盖两间房子。
靠近左边不远处还能搭一个小厕所,明天要去城里一趟了,找个借口从空间拿点东西出来。
徐宁这边打算好了明天去城里,徐安就在厨房喊她过去吃鸡蛋了。
她朝厨房走去,这具身体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一说鸡蛋熟了,她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到厨房徐安已经把四个鸡蛋放到碗里了,看到她进来,忙让姐姐坐下吃。
徐宁让他也坐下,把碗里的鸡蛋拿两个给他,笑着说,“吃吧!我们一人两个,”
徐安又把两个鸡蛋放到她碗里,说道,“姐吃,我不饿,给姐补身体。”
边说还边咽口水,看的徐宁好笑又心酸。
徐宁把鸡蛋剥了,放到徐安嘴里,说道,“小安不吃,姐姐也不吃了。”
最后徐安吃了一个,还有一个说什么也不吃,说留着晚上给姐吃。
徐宁拿他没办法,想着明天进城一趟,从空间多拿点东西出来。
徐安吃了鸡蛋后就去割猪草去了,他每天割四筐猪草,有两个工分。
徐宁躺在炕上,闭着眼睛在想今后的路怎么走,刚才照了下镜子,原主和她的五官有七八分相似,但是一双眼睛笑的时候波光潋滟的,很漂亮。
可比她以前的300多度近视眼好看多了,在这样一个年代,原主又是这个家庭成分,长的好看可不是什么好事呀,看来要改变一下现在的形象和性格了。
东想西想的迷迷糊糊就睡过去了,等外面响起来说话声,徐宁才醒来,打开门一看都已经下工了,徐安也从刚从男知青房间出来,
看到徐宁就跑过来喊道,“姐,头还疼不疼?”
不问还没觉得,这一问还真的觉得伤口疼得很。
伤口一疼,心情就不好了,心情一不好就想找事,找谁的事,当然是找那个罪魁祸首。
也不管徐安问疼不疼了,拿着上午的那个棍子走到正在洗脸的李凤娇跟前。
阴着脸眯着眼,问那20个鸡蛋准备好了没有?吓得李凤娇结结巴巴的说道,“洗了脸就去买,”
徐宁听到她说洗了脸就去买,拿着棍子斜着眼看了她一眼就回屋了,徐安跟着他姐的屁股后面也进去了。
三个男知青互相看了一眼,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李凤娇和林秋华脸色都很难看,不过都没说话,洗了脸李凤娇就出去了。
林秋华去厨房煮饭,晚饭还是一人两个菜窝头,炒了一盆豆角,大家都默默的吃饭,谁也没有开口。
徐宁吃了晚饭和弟弟在外面说了会话,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她回到房间,就看到她睡的炕头,放了一小篮子鸡蛋,数了数,刚好20个,
徐宁哼了声,看看这多好使,动啥嘴呀。
打个哈欠,就躺在床上睡了。
我都用破布缝上了,现在天冷了你们一人一顶,这三个茶缸。
七爷爷一个,我爸我妈用一个,这个就给陆伯父,陆伯母用。
陆伯母眼睛红红的摸着手上的帽子和手套,对徐宁说的,
“小宁,伯母和伯伯谢谢你,”
徐妈马上接道,“大姐,客气啥,小宁买来咱们就用着,”
徐宁也赶忙说道,“妈,陆伯母,我光给你们盛的羊肉汤,没带饼子。
你们自己贴点饼子,我和小安就回去了,小莫一人在家呢, ”
陆伯伯正打算去送他们,徐爸和七爷爷从牛屋出来了,几人又停下说了会话才回去。
第二天中午刚吃过饭,建民来了,进门就对徐宁说道。
“徐知青,我娘让我来问你要不要买梨,我姥娘大队种的梨又大又甜,做冻梨可好吃了。
我们村每年都去他们大队买,我娘今天下午去买,让我来问问你去不。”
作为一个北方人,怎么能不吃冻梨呢?不吃冻梨,那都不算过冬天。
徐宁兴奋的问建民,“建民,大栓婶子什么时候去?我跟她一起去。”
“我娘和村里的婶子们已经走啦,我娘说你要是买,就让我带你去。”
说完,眼睛亮晶晶的盯着徐宁的自行车。
其实他娘的原话是说,你去问徐知青,她要是买,你就和她说怎么走,她有自行车,一会就追上我们了。
但是他想和徐知青一起去,他想坐自行车。
徐宁没看到他亮晶晶的小眼神,对他说道,“建民,你等等我,我去拿背篓和口袋。”
说完,一阵风似的跑到屋里拿个大背篓,又装了两个口袋,骑着自行车带着建民就去了。
刚出村没多远,就追上了大栓婶子和村里的几个妇女。
大栓婶看到自行车上的建民,问道,“建民,你怎么跟着来了?”
建民心虚的说道,“娘,我怕徐知青找不到我姥娘他们大队,就说带她过来。”
徐宁也笑道,“婶子,要不是建民,我还没那么快追上你们呢。”
说完,徐宁就推着车子和她们一起走,大栓婶子看她推着车子跟着她们。
就对她说道,“徐知青,让建民带着你先去,这个天眼看就要下雪了,骑自行车要打滑。”
徐宁想想也是,她先去买,到时候大家都快一点,就带着建民先走了。
梨确实不错,一毛八一斤,徐宁要了五十斤,
她这边刚称完,大栓婶子几个也到了,大栓婶子看她买那么多。
惊讶道,“徐知青,你咋买那么多?这么贵,尝尝味就是了。”
徐宁………
她还觉得买少了,要不是个子太小,带不动那么多,她打算买一百斤的。
她把梨放在背篓里,用绳子捆在后座上。
这样建民就没办法坐车了,如果让建民坐在前面,她就骑不上去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建民,建民哀怨的和她对视。
大栓婶子在旁边拍了建民一下,对徐宁说道,“徐知青,你快骑着走,别管他。”
徐宁对建民说道,“建民,我明天给你拿糖吃啊!”
建民说道,“我想坐自行车!”
徐宁笑道,“行,我明天带着你在村里转两圈,可以了吧?”
建民高兴的点头,大栓婶子几个也在边上笑。
徐宁回去的路上就开始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
她心道,幸亏离得近,走路也就是二十分钟,要不然大栓婶子她们几个怕要淋雪了。
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军绿色的身影,正准备往村里走。
徐宁怕撞到人,连忙按自行车上的铃,前面的人回过头开口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