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本阅读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本阅读

老白牛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我在明末守边关》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王动谢秀娘是作者“老白牛”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九死一生夜不收,一生九死是墩军。”王动默默不语地看着墩外百姓的尸体,地上鲜血处处,特别是远处石氏那遇难的遗身,是那么的刺目...这个世界的王动二十二岁,虎背熊腰,身材高大,擅长使用长枪,大弓。家里有一个母亲和一个还未完婚的媳妇谢秀娘。可因为原主性格憨傻,胆小懦弱,所以经常被墩内几个墩军联手欺负。比如说眼下每天离墩几里的挑水工作,便落在他的头上。...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29 09: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本阅读》,由网络作家“老白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在明末守边关》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王动谢秀娘是作者“老白牛”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九死一生夜不收,一生九死是墩军。”王动默默不语地看着墩外百姓的尸体,地上鲜血处处,特别是远处石氏那遇难的遗身,是那么的刺目...这个世界的王动二十二岁,虎背熊腰,身材高大,擅长使用长枪,大弓。家里有一个母亲和一个还未完婚的媳妇谢秀娘。可因为原主性格憨傻,胆小懦弱,所以经常被墩内几个墩军联手欺负。比如说眼下每天离墩几里的挑水工作,便落在他的头上。...

《我在明末守边关全本阅读》精彩片段


总结出来问题很多,王动让钟荣一一记入军簿文册,以后这些战斗纪录将成为军中宝贵的财富。

这种讨论方式让韩朝等人感到新奇,各人畅所欲言,指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靖边堡该请几个医士了,不论是为堡内军户治病,还是以后随军救护,都少不了医士的随行。不过随军危险,怕没有几个私人医生愿意随行,保安境内最好的官医是集中在州城的医学司内,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从那里招募一些医士过来。

此外,此次剿匪收获丰厚,也让众人看到了一条快速积累财富的捷径。

王动考虑再三,决定将韩朝抽出来,让他组建一个队,专门从堡内抽调精锐军士,训练夜不收等探马侦兵。

王动对韩朝道:“韩兄弟,以后你就带着那些人,专门到各地去侦探匪徒踪迹,收集情报,并将各地人口地形一一标注,以后我们也好按图索冀,剿杀贼匪,维护乡里安危!”

接到王动新的任命,韩朝很是高兴,他也算是干回他的老本行了。而他原来领的那队兵,暂时由王动亲领。

讨论完军务后,王动下令全堡放假几日,准备过年,立时是一片欢呼。

腊月二十八日这天,天上下起了大雪,那雪花漫天飞舞,很快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

瑞雪兆丰年啊,这么大的雪,多少年没有过了?

漫天的大雪中,靖边堡内外也是喜气洋洋的,为了过年,王动专门去州城买来了一批年货。从这天一早起,大人便忙着换门神,贴春联,小孩则是在旁痛快地放鞭炮,鞭炮响声中,一股浓浓的年节气氛也在蔓延。

王动还让人买来了几头猪羊,这天人人都可以放开吃肉,众人喜笑颜开,这么多年,就属这个年节过得最踏实。

除了杀猪宰羊外,这天开始,堡内男女也是一齐动手,大家一起和面做白面馒头。一大笸箩一大笸箩的白面馒头不断蒸出,让众人看了都是满足。和肉一样,过年这几天,堡内军户人人都可以敞开肚子吃白面馒头。

难得啊,多少年了,很多人己经忘记了白面馒头的味道。

那小麦磨出第一道粉为精白粉,蒸的馒头雪白雪白的,不过白面珍贵,磨面也不易,要到董家庄与辛庄去磨,平时哪能轻易吃到?

王动招募军户后,虽然每天让他们吃饱,不过平日也只是吃些粟、高粱等小米杂粮,有时又吃小麦磨了三道四道后,杂满麸皮的黄馒头与黑馒头,今日总算可以吃个痛快了。

各人的忙活欢笑中,众人对屯堡的感情也越发深厚,靖边堡立堡虽不到半年,但很多人己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往后的根。

……

而这两天,杨通与齐天良都是将董家庄的家口子女接来过年,往日他们身为墩军时,家中父母兄弟与几个孩子都是住于董家庄内,过年也是同样带着妻子回庄。今年则是接全家老小来靖边堡过年,等过几个月堡墙建好后,他们全家还会搬过来居住。

看家人那欢喜的样子,二人那意气风发就不说了。

与齐、杨二人不同,钟荣仍是回董家庄内过年,王动支付了他这几个月的俸米,遣了一个军户送他回去。在钟荣回庄时,他还带上了一篮的白面馒头,此外还有几斤肉,一些干货,小吃糖果等。如此丰盛的年货,让钟荣回庄时,颇有吐气扬眉的感觉,想必往日那些排挤白眼他的人,见了今日钟荣会大跌眼镜吧。

王动将堡内事务交给齐、杨二人暂管,他则是回辛庄过年。由于靖边堡墙还未建好,母亲与小妻仍是住于辛庄内,那日相对安全,不过等靖边堡墙建好后,王动便会将她们接过来居住。

韩朝、韩仲、高史银三个光棍汉无处可去,他们便随王动一起去辛庄内过年。

四人骑马出堡,此时还是漫天的风雪,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四人身上披着破旧的毡袄,踏破满地的碎琼乱玉,只往辛庄而去。

四人马快,很快便进入庄内,庄内民户也是一样在忙贴春联,换门神。虽然年景不好,不过大家还是一样要过年,只是年节的喜庆气氛却没有靖边堡那么浓厚。

见了王动四人,庄内的民户都连忙向几人招呼施礼,到了福神庙旁边,一顶轿子正迎面而来,轿旁跟了十几个家人夯汉,肩上都是挑着食盒礼品等物。

车桥前呼后拥而来,所遇庄民,无不是恭敬避让。

这车桥来到王动几人面前,桥内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接着车桥停下,跟着车帘掀起,里面露出一个男子的身影,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这不是王动贤侄吗?今日回庄内过年?”

王动一怔,在他的影响下,现在的靖边堡及董家庄诸人早己忘记了王动以前的称呼,就算叫他王动,那斗也是第四音。王动己是很少听到叫第二音的王动了。

王动看去,桥内那男子年在五十许,头带方巾,身上穿着宽袖皁缘的玉色襕衫,虽是面容清隽,却是神情威严。王动认得这人,他便是庄内李家的家主李世臣。

王动在马上拱手作揖:“原来是李世伯,还真是巧,世伯这是要往哪里去?”

李世臣却是不答王动的话,只是上下扫了王动几眼,又看了看他身后同样策马的韩朝几人,然后道:“早听闻王贤侄荣升总旗之位,同为乡邻,还未给贤侄道贺,倒是失礼了!”

王动道:“世伯身为长辈,岂敢劳世伯贵步?该让王动前往府上晋谒才是。”

李世臣有些惊讶王动的谈吐,他又看了王动几眼,淡淡说了一声:“是要多多亲近!”

微微点头,然后就将车帘关上了。

看着李世臣一行人远去的车桥,王动神情有些阴冷。在辛庄内,李世臣他们是大家族,拥有众多田产,年年收租。在辛庄及别地一些村庄,有许多人家都是他们家的佃户,在州城内也同样拥有众多的产业。

而李家还是世代书香门第,先祖李廷桂曾中过举人,保安州城内建有登科坊。李世臣同样生员出身,并捐得一个监生的名额。明末乡绅以贪婪闻名,且他们势力庞大,并有赋役等种种特权优免,李世臣区区一个生员,便占.有了辛庄附近多达千亩的良田,他们家的兄弟子侄,有很多还是州内民壮的总甲、小甲。保安州虽只有几个乡里,但同样乡绅势力庞大,严重冲击了地方上的里长甲首制。

在王动的记忆中,自父亲去世后,这李家还曾打过自己家田土宅院的主意。

往日里李世臣可说是正眼不会看自己一眼,今日或许是看自己升了总旗,才与自己攀谈几句。不过他虽是言谈有礼,却是神情冷淡,他桥旁几个李家家奴看向自己时,同样是神情不屑,显然是象王动这种武人,又是一个小总旗,是不值得他们李家深交的。

韩仲也有些看不惯李世臣等人的气势,呸了一声,道:“一个酸儒,得意什么?”

韩朝却是对读书人很尊敬,他喝叱了一声,道:“二弟,不可对长辈口出恶言!”

……

王动几人的膘肥大马来到自家宅院面前,经过那日的修补翻新后,可说是焕然一新,看着大门前新张贴的门神春联,还有门口前放的鞭炮碎屑,王动心下一股温暖,还是有家好啊。

大门只是虚掩着,王动几人下了马,牵马走进院去,只见里面已是打扫得非常整洁,积雪铲个干净,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忙着,往地下仔细地洒着细砂,正是谢秀娘。

听到动静,谢秀娘转过身来,见是王动,她欢喜地道:“哥哥回来了?”

她似乎己是完全忘了那日的不快,只是欢喜地迎了上来,王动微笑点头,韩朝几人忙给谢秀娘见礼,谢秀娘要牵马到后院,韩仲忙道:“嫂子,我来吧!”

他一边牵马入内,一边大叫道:“老夫人,我又来啦!”

听到响声,里面钟氏欢喜的声音传来:“是动儿回来了!”

接着便见钟氏红光满面,欢喜地从屋内迎出来,身后还跟着两个男子。

王动叫了一声:“娘!”

韩朝几人也是上前给钟氏见礼,韩朝施礼道:“今日又要劳烦老夫人了!”

钟氏笑骂了一声:“你这几个小哥儿客气什么?你们会来看我这老太婆,我欢喜都来不及呢,这过年,就图个人多喜庆!”

她一边招呼几人,一边对王动笑道:“动儿,你看是谁来了?”

那两个男子从钟氏身后走出,满面笑容地看向王动,王动一怔,道:“舅舅,表哥?”

这两个男子,其中一个年老些的正是王动的舅舅钟正显,年在四十多岁,是钟氏七个兄弟中的一个,旁边那个年轻些的男子便是他的长子钟调阳,不过他们家住在蔚州,向来难得来保安州,从小到大,王动只见过他们几次。

钟正显脸上颇有油光,他笑容可掬地道:“看我这外甥,才几年不见,都长这么高了,听说你还升了总旗?我们家内,总算出了一个当官的了……”

他的目光又看向王动几人身旁的马匹:“啧啧,看这马匹,还真是精壮,听闻是外甥从鞑子手上夺来的?啧啧……”

王动向他施礼道:“舅舅安好,舅母可好,她身体好些了吗?”

在王动的记忆中,舅母为人亲善,就是身体不怎么好。

钟正显摇了摇头道:“好什么,只怪你舅母无用,不能操持家业,让舅舅一大把年纪还要来投靠你母亲……”

他又叫过自己儿子钟调阳,让他来与王动相见,钟调阳年在三十岁,面容粗黑,举止较沉默稳健,他与王动见了礼,王动道:“多年未见表兄,听闻前几年表兄成亲,表嫂还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

谈起这事,钟调阳粗黑的脸上露出笑容,不过他只是施了一礼,便站到父亲的身后去了。不过却是拿眼一直看韩朝几人。

钟氏高兴地道:“看你们几个,大冷的天在外面说个不停,快进屋去吧。”

钟正显道:“对对,快进屋去,多年未见我这外甥了,我有一肚子亲近的话与他说……”




第二天一大早,王动便带着韩朝兄弟,高史银,钟调阳四人前往州城。

眼下农忙开荒,队里的军士都是下去干活,训练不成,韩朝韩仲几人闲着无事,便随王动前往了。

王动、韩朝、韩仲、高史银四人都有马匹,钟调阳也是借了齐天良的马匹使用。

钟调阳已是知道自己父亲的事,他惭愧地对王动道:“大人,父亲的事让您操心了。”

王动说道:“都是一家人,就没必要说这样客气的话了。”

那保安州城在靖边堡的西北方向,离堡约有十几里,几人策马而去,一路经过几个屯堡村庄,很快到了桑干河,本地人称为浑河的边上。在这里,有一条当地人称传济桥的浮桥,为明正统三年兴建,过了河,再往东边行走五里,便到保安州城了。

王动几人到了传济桥边,眼下正是夏税征收的时节,虽是大早,但桥上已是挤满了赶着牛车,骡车,人力车的民众,上面满载的都是粮食。

大明行“一条鞭法”后,虽然此后夏税秋粮的征收都是改为征银,不过普通民众平时手上哪有银子?只得将粮食运到州城或其它地方,然后在各米店出售,换来银子,这里便不得不接受商人们远低于市场价的贱价盘剥,就算是丰年,也同样是获利不多。

等交完税后,到了第二年民众青黄不接的时候,又不得不高价从商人手上购买粮食充饥,每当这个时候,便是各地百姓穷迫逃徙,卖儿卖女的时候。

张居正当年推行一条鞭法,本意是缓解民众徭差及千里运粮之苦,没想到推行到现在,却让民众忍受了更多的侵欺或剥削。

当然了,行“一条鞭法”后,各地的粮长及里长甲首制名存实亡,不过以此时大明各地州县那有限的差役,自然是难以做到赋税征收到户,大明各地便出现了一种包头或揽户,通常由地方大户、富户或地方豪强人家充任。

这些人代交赋税,虽然也方便了一些百姓,不过显然的,他们不会白干好事,其中的层层盘剥,也让很多百姓愿意自己前往州城交纳赋税。此时传济桥边挤满的百姓车辆,显然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看着这些民众麻木的神情,王动心中暗叹民生之苦。旁边的韩仲,高史银二人没心没肺,只是骑在马上指点为乐,看一些民众向骑在马上的自己投来羡慕的神情,二人是得意洋洋。

等了好一会儿,等桥面畅通一些后,王动几人才策马过河。

……

五人马快,很快便到了保安州城下。

那保安州城原为保安卫城所在地,永乐二年置卫。永乐十三年,置保安州于卫城内,州卫同城。景泰二年,移保安卫于雷家站新址,便是后世怀来县的新保安镇。

眼前的保安州城为正方形,城周四里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顶厚三丈,嘉靖四十四年知州贺溱、守备周应岐包砖。城外还建有护城河一道,深二丈五尺。又设南门、西门二门。在南门处,还设有南关堡城一座,周长四百九十丈,墙高三丈五尺,护城河深二丈五尺。

这保安州城西南有涿鹿山,西北有鸡鸣山,鹞儿岭,桑干河又在南。东又有东八里堡、良田屯堡、保安卫城、麻谷口等堡。是大明宣镇重要的屯粮之地。

崇祯七年的七月二十三日,在王动来到这世界的前五天,后金军攻陷了保安州,军民死伤无算,知州阎生斗自尽殉节。

有鉴于此,眼前的保安州城戒备森严了许多,城墙上放置着几十副的佛朗机炮,至于小铜炮、小铁炮更是众多。此外王动还看到了几尊神威大将军铁炮,炮筒怕长有三米,黑压压的炮口只是对着城外。

王动五人来到南关堡城的来薰门外,要从这里进入州城内。

不过在吊桥前,这里挤满了各乡里运粮前来的民众们,将一个城门挤得满满的。此外还有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民带着家口想要混入城内,守门军士只是大声喝叱,不准他们进城。

一片的喧闹,看到这个样子,王动几人只得等等。

此时天气炎热,加上太阳出来,几人便在城门附近一个茶棚中找几个位子吃茶。

那经营茶棚的老汉见几人军汉打扮的样子,加上各人神情狰狞,不由有些犹豫。

高史银一瞪眼道:“怎么,怕我们不给钱?有没有看到大爷们的马,我们象是给不起钱的人吗?”

那老汉更是一惊,点头哈腰的为各人倒上茶来。

各人吃了两碗茶,见城门已是顺通,王动微微示意,高史银掏出一钱银子,“啪”的一声拍在桌上,让那张桌子几乎散开,他大声道:“哪,这是给你的钱,多的就不用找了。”

老汉大喜,只是连声感谢,心下暗暗奇怪:“没见过军爷喝茶还给钱的,真是奇了。”

……

王动等人站起身来,钟调阳为王动牵了马,众人正要进城,忽然一阵的说话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却是不远处两个丫鬟打扮的少女,正对着身前几个穿粗布衣衫的汉子在埋怨:“和你们约定了一大早,怎么现在才来?差点误了我们贵客的事。”

那几个汉子只是在叫屈,其中一人道:“两位奶奶,你们约定的时辰紧,又要赶着新鲜,从我们东灵山到这里,可有几十里地,我们可是天没亮就起程的,现在也赶上了不是?”

其中一个丫鬟道:“好了,好了,你们这山杏可是新鲜?”

那汉子道:“这位奶奶,我们这山杏可是昨日专门从东灵山向阳坡地上采来的,您看看,这山杏看起去肉多薄,这色又多鲜?保证吃起来多汁甜美,听老一辈说,吃了这山杏,还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等效果呢。

那两个丫鬟接过那汉子的竹篮看了一阵,道:“好了,山杏我们收下了,这银子是给你的。”

拿出一锭银子交给那汉子,汉子接过欢喜地道:“给这么多啊,谢谢两位奶奶。”

一干粗衣汉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一路还欢喜地谈着此行收获不小。

高史银双目只是不断地往那两个丫鬟身上扫射,他说了一声:“这两个丫头不知道是哪个府上的,还真长得美,能讨一个来做婆姨不错。”

韩仲取笑了一声:“高蛮子,你也不看看自己,这两个丫鬟会看上你?”

高史银怒目喝道:“她们也不会看上你。”

王动打量那两个丫鬟,二女都是十六、七左右,身上穿着绛纱的衣衫,人长得白净细嫩。靖边堡与董家庄内的军户女子不是粗黑,就是干瘦,相互比较之下,确实两个丫鬟便显得动人。

而且她们虽身为丫鬟,但也有一股动人的气质,她们的主人能调教出这样的下人,不知道是州城内哪个府上的人物。

正在这时,城门内驶出一辆华丽的车马,守门的军士见车马经过,都是神情毕恭毕敬,连连驱逐围在城门边的百姓。

车马停在王动等人的不远处,从车内走下一个中年男子,两目锐利,穿着丝绸的衣衫,看打扮象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管事。

他看到两个丫鬟,招呼二人过来,问道:“你们二人给纪小娘子的礼物备好了吗?”

两个丫鬟都是连忙应道:“杨管家,礼物我们都备齐了。”

那杨管家接过二女手上的竹篮,往内看了一阵,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山杏是少夫人专门催促办理的,你们二人能在这么短的时辰内办好,少夫人定是高兴。”

两个丫鬟闻听后也是非常欢喜,连声道:“这都是靠杨管家抬举,奴婢等感激不尽。”

杨管家点头道:“你们快准备下,少夫人与纪小娘子的车马就要出来了。”

此时那车马旁已是围了一圈的人,王动几人看这样子,也是心下好奇起来,反倒不急着走了,在旁边看看热闹也好。

那杨管家只是负手傲然而立,双目扫到王动几人这边,看了众人几眼,哼了一声,又转开头去。

高史银低低说了一声:“看那车马,象是知州大人府上的……”

正在这时,城门内又驶出一辆秀丽的车马,很快在先前那辆车后旁停了下来。杨管家带着两个丫鬟急迎了上去,并恭敬地将车门打开,露出里面的竹帘。

里面响起女子低低的声音,接着竹帘半卷,有两个女子走下车来。

其中一个少妇打扮,年在二十余岁,穿着大红比甲。另一个则是花季少女,年在十七、八岁左右,穿着松绫白色轻衫,下着挑线裙子,身姿盈盈,袅袅婷婷。

两个女子走下车来,那少女盈盈施礼,道:“有劳少夫人盛情款待,感激不尽。”

那少妇裣衽回礼,说道:“小娘子一路走好,代妾身向大人问好。”

她伸手接过那杨管家递过来的竹篮,说道:“这些山杏是妾身专门为大人所备,还望小娘子收下。”

那少女有些惊奇地接过,笑了一声:“没想到少夫人还知道爹爹所好,真是有心了。”

二女最后又是相互拜了一拜。

王动看二人风姿仪态都是上上之选,特别是那个被称为纪小娘子的少女,更是身形高挑,脸容娇艳,双目流转中非常灵活。

看着这少女,王动有种惊艳的感觉,来到大明朝,他第一次看到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世那些所谓化妆品堆积出来的美女,在她眼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

再看二女衣衫面料都是质绫华贵,不知道这两个女人是哪里出来的人物。

高史银在旁低低说了声:“那少夫人似乎是知州大人府上的,以前见过,不知道那小娘子是什么人物,竟要劳动知州府内的少夫人相送。”

王动几人都是看向高史银,对他阅历如此丰富表示敬佩。

那纪小娘子上了车,在车马开动时,仍是含笑向车外的少夫人扬手。在这车马下面,韩仲与高史银几人都是傻傻地看着她,口水流了满地仍不自知,那纪小娘子看到韩仲二人的样子,不由有些好笑,她眼波流动,立时百媚横生。

她的双目扫到王动身上时,王动对她微笑地颔了颔首。

那纪小娘子有些惊讶地看了王动一眼,双目闪闪亮的,深深地在王动身上转了转后,便随后关上了窗帘。

等那少女的车马远去后,王动看高史银二人还是呆呆的,他在二人头上各拍一下,说道:“人都走了,还看什么看?进城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