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易灿灿赵玲玲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全文和姻缘系统在七零围观别人恋爱》,由网络作家“宵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易灿灿赵玲玲出自现代言情《和姻缘系统在七零围观别人恋爱》,作者“宵宜”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旅行回家一觉醒来就到了七十年代,原身家庭和睦,善良体谅父母,主动决定去下乡,易灿灿还能怎么办,只能遵循原主的意思去下乡。没想到姻缘系统主动上门,易灿灿重拾爱磕CP的小爱好,那里有爱情的萌芽那里就有她易灿灿,青梅竹马一起下乡相互陪伴的一对别扭小情侣;重生女遗憾前世错过,今生重新爱上男知青;女知青和军人阴差阳错的结合……殊不知,易灿灿为其他人的爱情激动鼓掌时,自己也成了另一个人的特别欢喜……...
《精选全文和姻缘系统在七零围观别人恋爱》精彩片段
最后还是易父拍板决定下乡地点就在辽省,另外朝小儿子、小女儿吩咐:“这几天陪你们二姐准备些日常用品,别一天到晚到处疯跑。”
晚饭就在一家人东一句西一句讨论需要准备下乡物资中吃完,易灿灿很少说话,静静地听着他们说话,默默了解着这个年代的信息。
过了两天,易灿灿彻底休养好了身子,易父己经将下乡地点去知青办协调好了,就在辽省南山县向阳公社,地点都是易父仔细和人打听过的,公社领导比较公正,对知青一视同仁。
易尚武和小妹易佳佳这几天一首往家里倒腾东西,大清早的就去供销社排队抢了些瑕疵布,易佳佳听说辽省冷还特地用她的零花钱买了瓶雪花膏,免得东北的风吹皲裂了脸。
易灿灿在家整理着原身的物品,一样样的规整收拾起来,只带了些必须的东西,也收拾了两大个包裹,看起来沉甸甸的,主要是铺盖卷看起来大,实际倒也不是特别沉,原身早早就将身体锻炼了起来,自从有下乡的打算就缠着从部队回来的大哥学习了军体拳,练了西五年,不说是壮如牛犊,力气也远胜一般女孩子,单挑个普通男人都没有问题。
易灿灿正准备要带几本高中课本去乡下,毕竟高考没几年就要恢复了,这时家里房门响了,屋里只有易灿灿一个人,边回应着边去开了门,诧异道:“玲玲,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原主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赵玲玲,父母都是机械厂的工人,本来和原主一样也要下乡的,但毕业时接受了同班同学王卫兵的告白,过几天就要办酒结婚了。
赵玲玲进门来挽住易灿灿的胳膊,将提进来的袋子放到餐桌上,边拆袋子边道:“你不是说要求东北那边下乡吗,我给你带了几斤陈棉花,不值几个钱,你可不能不要啊!
这几天也没见你出门,我就给你送来了。”
原身小赵玲玲两岁,平时赵玲玲都像一个姐姐般照顾她,原身小时候上学早,比班上同学年纪小,个子不高容易挨欺负都是赵玲玲保护她,对于这个好朋友,易灿灿也感到很是亲近。
拿过赵玲玲手里的袋子,放在桌上,就拉着她的胳膊进了房间,循着记忆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支钢笔,笑着道:“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知道你喜欢看书,喏,这个给你,新婚贺礼。”
赵玲玲也不客气,拿过钢笔,摩挲了几番,很是爱不释手,又叮嘱道:“我也不清楚乡下是什么情况,你到了那边要好好保护自己,千万别露财,易叔易婶也不会要求你赚很多公分,上工别勉强,身体最重要……好啦好啦,我知道啦,我家情况也不错,爸妈平时也会接济我这个闺女的,当然不会下死力气干活的,不过我后天就要走了,赶不及你的婚礼,只能提前祝你新婚快乐!”
易灿灿抱着赵玲玲的胳膊晃了晃,嬉笑道。
赵玲玲点了点易灿灿的额头,也笑了起来,“你从小就有主意,对乡下的情况也比我了解,我就不啰嗦了,免得你拿别的话打趣我。”
敛了笑,正色道:“要是到了乡下实在太累,也别一个人撑着,受不了就写信回来哭哭惨,易叔总是疼你的,没准过两年就给你找个工作回城了。”
看着这个一心为自己打算的朋友,易灿灿心里泛起涟漪,也认真道:“我知道的,不会硬撑,我相信我总会回城的,在乡下会照顾好自己的。”
两个姑娘又在房间里聊了一会儿,赵玲玲起身道别时,易灿灿不经意一瞥看到刚刚还没收拾起来的高中课本,才状似漫不经心道:“玲玲,我去乡下闲的时候就打算看看高中的知识,我记得你成绩还不错,我有不会的就写信回来问问你。”
“以前我让你上课认真听,你不是只顾着和别人聊天去了吗,现在对课本感兴趣啦,有不会的经管问,我还是能教的了你的。”
赵玲玲也不觉得奇怪,只当易灿灿怕乡下太难熬,找个精神寄托。
赵玲玲走后,离晚饭还有两个小时,易灿灿行李都收拾好了,闲着无聊,便好奇地出门逛了逛,来到这个世界己经两天了,她还没好好看看,从原身的记忆里看到的仿佛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并不真切。
易灿灿从狭窄的楼道穿过,听着大院里孩子们到处疯跑的喧嚣热闹,看着白墙上用鲜红的大字写着具有时代气息的标语,终于对于来到这个时代有了一点脚踏实地的感觉。
出了大门外,就是一棵大榕树,树下坐着闲聊的老大娘,边闲聊边照看疯玩的孩子,其中有不少都是看着原主长大的老人,看到易灿灿出门,纷纷关心道:“灿丫头都好几天没出门了,听说是病了,好些了没?”
没等到回答,又有一大娘道;“说是己经报名下乡了,肯定是身体养好了,去了乡下可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病这么多天门都不出可不行。”
旁边一面相慈和的老太太不赞同道:“刘大秀你可别乱说,咱们大院的灿丫头觉悟高着呢,是主动去下的乡,从小就懂事,会照顾弟弟妹妹,是再好不过的一孩子。”
易灿灿看向帮她说话的老太太,是院里出了名的和气人,从小就很喜欢懂事又长得粉雕玉琢的原主,易灿灿忙客气问好,“王奶奶好,我这几天都在家里收拾下乡的行李,今天才收拾好,出来透透气,我先去供销社看看还有没有缺的东西。”
说完不等回应就匆匆离开了老大娘们的聚集地,面对这么多张嘴实在是吃不消,只能逃之夭夭了。
出了大院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供销社,机械厂作为有好几千人的大厂职工福利很是不错,厂子周边有不少便于职工生活的单位,供销社、粮站、银行都在附近。
进了供销社,易灿灿有些失望,这个年代的供销社只有一个柜台,货物都在柜台里面,两个售货员见进来了人,眼皮都不抬一下,继续聊自己的。
左右看了看,没什么必须要买的,没多留就走了出去,又在街道两边逛了逛,溜溜达达地根据原身的记忆熟悉这周边的环境,差不多到了晚饭时间,便回家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