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明兴黄子澄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建文帝,靖难明星竟是我!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董永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穿越建文帝,靖难明星竟是我!》,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明兴黄子澄,由作者“董永凯”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封面平平无奇,请见谅)当我穿越成为建文帝,立志要开创出大明万古没有的盛世!重视商业,萌生资本主义萌芽。兴海上、陆地贸易,构建西域和西洋一带一路。立三大营,南征安南,北征蒙古,东征倭国等。对外确立分封制,实封藩王为大明向外开疆扩土,实现儒家文化输出,成就万千民众心往大明的世界大同。对内,重农桑,兴格物学,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理念振兴大明。朕是朱明兴,意在大明永兴!以江河所至皆汉,日月所照为明的宏愿为终身目标!...
《穿越建文帝,靖难明星竟是我!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齐泰突然跪下,急得恭敬:“老臣是为皇明祖训所考虑,废除海禁政策,就等于违背祖制,不可开呀!”
朱明兴背对着,凌厉的眼神斜视:“带下去!”
话音刚落,魏总管按照新皇旨意,命令东厂厂卫将人带走。
“皇上,这会违背祖制,不可开呀!”
被带走前,齐泰不忘劝诫。
啪的一声!
朱明兴拍了桌子,所有大臣相继跪地,拘礼知晓皇上己然生气,不敢在这时候触碰皇上逆鳞。
“朕想做什么,何须考虑祖制。
当年太祖皇帝告诉朕,于国有利的政策,皇明祖训可以适当进行修改,于国不利的,朕是绝不会做!”
朱明兴为此告诉他们大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谁都清楚。
“皇上,废除海禁政策不是小事,也需要认真考虑。
商人下海经商,要是商人一下海不回来怎么办?”
夏原吉大胆谏言,废除海禁政策,可不是过家家。
“下海经商,富商巨贾并不傻,他们的据点就在大明,进行海外贸易,没有什么不回来的意思。
哪怕不回,只在少数人,若是朝廷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富商下海,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民生可以得到巨大改善,下海经商的人怎么可能不会再回来。”
朱明兴简单解释,夏原吉担心的,纯属多余。
“臣明白。”
夏原吉低头,不再过问。
“各位爱卿。
现在的朝堂,怕是在太祖皇帝刚一驾崩,你们就急不可耐,在朕的新朝开始耀武扬威。”
说出这一句话,朱明兴正色一面,让十二位官员、武将畏惧!
“朕知晓你们在洪武朝,承受太祖皇帝的统治高压,从来没有得到放松。
不管是俸禄过低、官场腐败成风,你们都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才会收受贿赂之类。”
“但在朕这里,想要好过,可以!
朕给尔等一次机会,只要配合朕无条件推行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朕,会对所有官员俸禄进行调高。”
“接受东厂监察百官之举,朕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想一想,朕就在这里等你们答案。”
朱明兴坐回龙椅上,翘起二郎腿,斜身地单手撑起脑袋。
十二位大臣、武将相互对视,纷纷认真思考,如果不接受新皇说的,可能会被锦衣卫和东厂当场缉拿。
居然如此!
那就……“微臣铁铉,愿意接受皇上旨意,配合皇上一切政策实行!”
“臣徐辉祖也是!”
“微臣夏原吉也是!”
“……”十二位大臣、武将相继表示,愿意配合新皇一切施政。
“很好!
夏原吉听旨。”
朱明兴闭目养神似的,叫了一声。
“微臣夏原吉,接旨。”
夏原吉拘礼,低头听从新皇旨意下达。
“商人户籍从贱籍名单内移出,商税从三十取一改为十取一,农税从十取一改为十五取一。
福建、广州两地,划分为两个经济特区,负责开展南洋、东海有关的海外贸易和商税征收。”
朱明兴口谕说出。
“微臣接旨。”
夏原吉磕头礼拜。
话音未落,朱明兴继续说:“魏国公徐辉祖,册封为应天府都指挥使,总揽京营和应天府一切军务。”
徐辉祖躬身行礼,表示敬意,能得到新皇赏识。
“黄子澄降任为兵部侍郎,铁铉负责担任兵部尚书。”
朱明兴又说。
铁铉拱手礼道:“是!
多谢皇上。”
黄子澄心灰意冷,兵部尚书官职,就这样被降了。
“先暂时这样,都退吧。”
朱明兴己经乏了,口谕命他们退下。
“是!
臣等告退。”
所有官员异口同声敬道,相继退下。
六部官员、徐辉祖可以拿捏,稍微调整一下洪武时期以来的政策,这会成为朱明兴振兴大明经济一个手段。
工商业发展,极为重要。
福建、广州两地的经济特区,也是为了更好集中展开海外贸易,给商人打造良好经商环境而设立。
只设立两个经济特区,一来可以让朱明兴收集一下经验,集中展开海外贸易,是否能带动大明经济发展?
二来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叫停。
在现代华夏,经济改革方面。
大明可以借鉴一些,作为参考资料进行改制。
徐辉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在靖难之役中誓死效忠朱允炆,值得信赖,可以担任应天府和京营都指挥使。
要是朱棣造反,首推武将就用他,其次就是盛庸、铁铉这些知兵事的将才,能够有九成把握镇压朱棣。
大明战神一代目的李景隆,这个人可以做得到后勤保障;行军打仗,根本就是赵括一个。
……六部尚书接受东厂的监察之举,最后文官集体进宫谏言的事情不了了之。
重启锦衣卫和设立东厂,朱明兴在设立特务机构方面做了详细改制。
只负责百官监察,对外情报收集,包括监视各地藩王。
经过重启锦衣卫、设立东厂,皇权在朱明兴手中进一步得到加强,朝中发生的事情也很快传到了北平的燕王府。
北平燕王府,小院。
一身素衣装扮,眸间如鹰目,不泛一丝肃杀的锐意,目光如炬,男子坐在一个身穿身穿僧服的和尚面前,与上了年纪的和尚于桌上五子棋。
仿佛是通过这盘五子棋分析天下形势。
“大师,本王的父皇己逝,朱允炆己经登基为帝,真的会有削藩举动吗?”
西十岁出头的男子,也就是燕王朱棣,询问新皇是否会削藩?
“应该会有,应该不会。”
“老衲无法做出判断,除非密卫会在此刻得到消息,传达到王府,不然,无法知晓朱允炆会不会削藩?”
和尚名为姚广孝,法号:道衍,精通坲道儒三教,学过改天换地的屠龙术,是个极具善于给人洗脑的和尚。
“密卫,早在多日前派遣过去,这时候应该快回来啦。”
话音刚落,密卫从外面走入,躬身行礼向朱棣。
“来了。”
朱棣斜视道。
“殿下,在应天府的密卫传来消息。”
“齐泰、黄子澄一同向新皇谏言,推行削藩之策,被新皇回绝。
同时,新皇因为重启锦衣卫和设立东厂,与文官一派发生一次对峙,目前齐泰、黄子澄相继被新皇调离了朝廷。”
密卫双手抱拳,告知这些日子,应天府发生的事情。
“拒绝了削藩?!”
朱棣一时很诧异,朱允炆那小子拒绝削藩又调离了黄子澄、齐泰离京,这做的都是什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