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吴鸿德吴晨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十四经穴》,由网络作家“可乐小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十四经穴》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吴鸿德吴晨阳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可乐小新”创作的主要内容有:一次意外的经历,我穿越到晚清时期,见到了我的太爷爷,并且和太爷爷一起踏上了去往南阳医圣祠之旅,在这场旅途中,太爷爷为路人们治病,那可真是针到病除,本书以我和太爷爷这一路的经历,来阐述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上每一个穴位的解读,从穴位的名字来解释这个穴位为什么有这种功效,里面写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和人体腧穴名字的联系,希望这本小说能够为喜欢中医而想学习中医的人们,提供一个指导。...
《全文十四经穴》精彩片段
一日途中,骄阳似火,尘土飞扬。
我们偶遇一位面容憔悴的路人,他脚步虚浮,右手紧紧捂着胸口,大口喘着粗气,面色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无助,仿佛在绝望中挣扎。
太爷爷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赶忙上前询问。
他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路人的面色,只见那苍白中隐隐透着一丝青紫。
太爷爷又轻轻托起路人的下巴,查看其舌苔,那舌苔薄白且略显腻滑。
接着,太爷爷伸出三根手指搭在路人的手腕处,静心诊脉,同时侧耳倾听路人诉说自己的症状。
经过一番详细的望闻问切,太爷爷眉头微皱,缓缓说道:“此人脉象弦涩,观其舌苔薄白,加之胸闷气短、咳嗽不止、头晕目眩等症状,乃是肺气郁滞,气血运行不畅。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畅,则诸症丛生。”
太爷爷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决定为其施针治疗,而所选取之穴位,正是天府穴。
“天府穴,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下 3 寸处。”
太爷爷一边说着,一边准确地找到穴位,他的手指沉稳而有力,“此穴乃手太阴肺经之要穴,天府穴,‘天’之一字,于中医理论架构中,具有多重深邃的指向。
它既象征着人体上部的高位空间,隐喻着与天地自然相通的高远境界,又蕴含着至上、主宰、辽阔无垠的意涵。
此字所暗示的,是一种超越寻常、具有统领性和主导性的能量或信息所在的领域。
‘府’之概念,在中医语境里,是一个集合了收纳、存储、调配等多种功能的关键表述。
它代表着一处特定的场所,在其中,重要的物质、能量或者生理要素得以汇聚、留存,并在精心的调控下实现有冲破侠白穴的“夹持”。
就天府穴所属的手太阴肺经而言,肺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被视作五脏之华盖,居于高位,主司呼吸,掌控着全身气机的运行。
天府穴之名,精妙地映射出其在肺气运行与调节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它宛如一座宏伟的府邸,是肺气汇聚、沉淀和发散的关键枢纽,承载着对肺气的收纳、整合以及精准地向周身输布的重要使命。
从气血运行的精微层面剖析,天府穴所处的位置恰是气血流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气血在经络体系中如涓涓细流般穿梭不息,而天府穴则恰似河道中的关键港湾与枢纽。
它不仅能够适度储存气血,更能对气血的流速、流量以及流动方向进行精准地调节与把控,从而确保整个经络系统内气血的动态平衡与稳定运行。
从阴阳平衡的宏观视角审视,天府穴在维系阴阳和谐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能够依据人体内部生理状态的微妙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细腻地调整肺气的阴阳属性,使得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达到精妙的平衡与协调,进而为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主治病症众多,除了今日所见之肺气不宣、气滞血瘀导致的胸闷咳嗽、头晕目眩,对于鼻衄、吐血、目红肿、头眩目瞑、瘿气、疟疾、身肿、身重嗜睡、上臂内侧痛等病症,亦有良效。”
说罢,太爷爷神情专注,轻轻捻动银针,缓缓刺入天府穴。
行针之时,太爷爷手法娴熟,提插捻转,时轻时重,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始终未从银针上移开。
随着太爷爷的行针,那路人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表情也逐渐变得平和,呼吸也由急促变得平稳而深沉。
过了片刻,太爷爷小心地起针。
路人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活动了一下身体,发现自己胸闷咳嗽之症己大为减轻,头晕之感也消失无踪。
路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激涕零,他颤抖着双手紧紧握住太爷爷的胳膊,连连道谢:“恩人呐,您真是华佗再世,救了我这条命!”
太爷爷微笑着摆摆手,温和地叮嘱他:“日后要注意调养肺气,保持心情舒畅,莫要过度劳累。”
随后,带着我继续踏上了前行的路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