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全文》,由网络作家“创梦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没法比,真的没法比......不过像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样的状况还是极少极少的,大明的十六位皇帝中大部分还是有钱的。至少咬咬牙,还是能修建出一个军工所,然后制造几千或上万把火绳枪的。不过要说十六位皇帝中谁最积极?永乐大帝朱棣绝对是其中之一......永乐位面——朱棣、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齐齐看向了三人面前的老大朱高炽。“有了火绳枪,别说是追到戱难河畔,甚至打到封狼居胥山也不是问题啊!”朱高煦指着地图兴奋的喊道。“对!”朱高燧点头附和。老大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双手揣在一起,摇摇头就是一句——“没钱!”“扫荡离庭!”“对!”“没钱!”“你能不能让我说话啊!你明不明白火绳枪有多重要啊!”朱高煦直接起身指着朱高炽...
《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全文》精彩片段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
不过像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样的状况还是极少极少的,大明的十六位皇帝中大部分还是有钱的。
至少咬咬牙,还是能修建出一个军工所,然后制造几千或上万把火绳枪的。
不过要说十六位皇帝中谁最积极?
永乐大帝朱棣绝对是其中之一......
永乐位面——
朱棣、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齐齐看向了三人面前的老大朱高炽。
“有了火绳枪,别说是追到戱难河畔,甚至打到封狼居胥山也不是问题啊!”
朱高煦指着地图兴奋的喊道。
“对!”朱高燧点头附和。
老大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双手揣在一起,摇摇头就是一句——“没钱!”
“扫荡离庭!”
“对!”
“没钱!”
“你能不能让我说话啊!你明不明白火绳枪有多重要啊!”
朱高煦直接起身指着朱高炽喊道。
老大朱高炽一脸无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又没拦着你啊!”
见自己大哥一副将“没钱”贯彻到底的样子,朱高煦直接起身就朝着一旁的朱棣告起了状。
“爹,你看大哥这个样子!分明是不拿火绳枪当回事啊!”
朱棣缓缓喝了口茶,看了朱高炽一眼——
还没等朱棣开口,朱高炽连忙解释到:“爹,按我的意思,还是和草原各部和平相处的好,共享安宁,那人家瓦剌又没反,你去把人家收拾了算什么事嘛?不是横生事端嘛?”
“什么横生事端!那马哈木偷偷从京城请算命先生,给他儿子也先看面相,那算命先生说什么?”
“说也先有帝王之相啊!”
“这难道不是造反,光这一点就够杀他的!”
朱高煦起身对着朱棣和朱高炽就是喊道。
一旁的朱高燧立即附和——“对!二哥说的对!”
朱高炽还想再一次开口,但却被一旁的朱棣直接拦了下来——
“老大,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情,也不是瓦剌要不要反的事情,而是我们要不要防备的事情!”
“天幕中的那个朱允熥有一句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瓦剌,我可以不去打他,但不得不防,所以哪怕是再没钱,火绳枪也必须搞!”
“还是爹圣明!你看看大哥,你可差远了!”
朱高煦兴奋的连忙说道。
“对!大哥你差远了!”朱高燧再添一把火。
闻言,朱高炽还想再挣扎几句,但看到自己老爹那坚定的语气和态度后当即明白了此事已定。
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摇摇头也只好问道:“爹,那火绳枪的具体安排该如何负责?”
朱棣自顾自的看着天幕,摆摆手,“就按天幕中那小子的安排来,后面他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朱高炽点点头答应,没有什么意见。
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却是立马不淡定了,连忙对着朱棣说道:“爹,天幕中朱允熥就一个毛头小子,直接按他的来未免不会出错啊,不如让我俩亲自负责,保证做的比他好!”
火绳枪,未来大明军队的绝对利器!
说严重点,谁掌握火绳枪,几乎谁就掌握了大明军队至少三分之二的力量。
朱高煦,朱高燧。
两兄弟一个野心家,一个阴谋家,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大好的机会。
而就在两人期待的眼神中——
朱棣则是喝了一口茶,随后白了俩人一眼。
“你俩还能比得上天幕中的朱允熥?你们几人不成器,天天明争暗斗,你争我抢,别说比得上人家,别气死我就已经够好了!”
“两万五!这么多?!”朱允熥震惊的问道
“是的陛下,臣在建立军工所的时候在全国召集了铁匠和木工,而且一切是按军队管理,再加上您给我那个流水线的建议,这才有了如此效果!”蓝玉解释道。
朱允熥听到这个数字,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他原本预计按照这个时代的技术,火绳枪的制造进度会较为缓慢,但没想到蓝玉竟然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如此庞大的数量。
“看来自己还是小看古人了啊。”朱允熥内心中暗暗想到
朱允熥笑着点了点头,赞许道:“舅姥爷,你做得很好!有了这两万五千支火绳枪,我接下来的计划就可以提前实施了。对了,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朕会重重赏赐你和军工所的工匠们的。”
蓝玉连忙起身谢恩:“陛下过奖了,这一切都是老臣应尽之责。
不过,火绳枪虽然已经制造出来,但要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实战演练。”
朱允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就从京城神机营中挑选精锐组建吧,由你亲自负责,务必要在过年的时候将其训练出来。
蓝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随即又有些担忧:“陛下,组建火器营自然是好事,但时间这么急是......?”
朱允熥神秘一笑,坐回了龙椅道:“我打算今年过年的时候将我的那些王叔们都叫回京城,好好过一个年。”
闻言,蓝玉当即明白了朱允熥的意思,当即起身说道:“放心吧陛下,到时候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朱允熥点点头,然后便朝着蓝玉摆了摆手......
等蓝玉走后,朱允熥没再理会桌上的奏折,只是静静的看着门外的雪景,良久后用只能自己听到的声音喃喃自语:“但愿我的这些王叔能认命一点吧......”
洪武位面——
作为大明开创者的朱元璋,在看到朱允熥和蓝玉的对话后,瞬间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意思。
“这孩子,怕是要削藩啊!”朱元璋眉头紧锁道。
在看完建文帝削藩后的结果,朱元璋已经对削藩产生了厌恶。
一会起身看了一眼天幕,一会又坐下仔细思考,下一秒突然站在原地看向了一旁的朱允熥。
“熥儿,你说说你为什么要削藩呢?难道让你的王叔帮你镇守边疆不是好事吗?”
朱元璋坐在朱允熥的身旁缓缓问道。
尽管知道这个世界的朱允熥和天幕中的朱允熥是两个人,但朱元璋还是忍不住的想从朱允熥的嘴中得到答案。
听到朱元璋的疑问,朱允熥一脸苦笑。
“皇爷爷,我又不是那个世界的我,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削藩啊......”
蓝玉见状也是立马帮着说话:“陛下,既然两代君王无论好坏都选择了削藩,那其中必有隐情,不如继续看下去如何?”
闻言,朱元璋也是止不住的叹了口气。
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乞丐皇帝慢慢的坐回龙椅,纵然他的脊背笔直,昂着宽阔的胸膛,但依旧能看出他的疲惫。
人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少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朱元璋是一件都没有落下。
到了老年,本该将政务交给下一代储君而自己养老的时候,又出现了天幕这个东西。
更是将原本属于后世储君的难题又交给了他。
他的一生是传奇,但也是普通人无法接受的悲剧......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转头看向身后的龙椅道:“是该登基了!”
... ...
公元1398年,6月30日,用强硬手段清除一切阻碍的朱允熥继位为帝!
于是,一个被后人称赞为千古一帝和举世无双的盛世正式翻开了序幕
... ...
天幕上的画面在朱允熥登基后便短暂的停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画面,却是在大明不同的位面引起了惊涛骇浪。
洪武位面——
朱元璋皱着眉头,额头还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身上更是寒毛炸起。
而在他的面前,这个位面的朱允熥和蓝玉、常家兄弟,以及十多个武将都颤抖的跪成一片,脸上的汗水更是将地面打湿。
众人都是欲哭无泪。
前一秒在看到朱允熥成为千古一帝后是得瑟的不得了,但谁知道这小子开局就是造反。
而且还是谋划已久,拉着所有淮西勋贵一起造反。
这简直就是开幕雷击,直接将整个淮西勋贵都一脚踹进了地狱。
但你说造反就造反吧!
眼下这群武将中哪个不是靠着造元朝的反才换来的荣华富贵,大不了再造一次,成了荣华富贵,输了一死百了。
但问题是——
这个时代的朱允熥和蓝玉等人是压根没打算造反啊!
朱元璋在,只要有人敢动皇位一点点心思,都会被锦衣卫告到朱元璋面前,然后就是九族消消乐了......
心思是早上动的,锦衣卫是中午来的,人头是晚上砍的。
席是第二天早上吃的......
主打就是一个快捷。
这个位面的朱允熥和蓝玉可打死都不敢有这个心思......
看到天幕停止,朱元璋皱着眉头,表情复杂的看向了跪倒在地的十几个人,随后又是看向了最前面的朱允熥。
“熥儿,你......真要造反?!”朱元璋缓缓问道。
语气中没有众人想象的愤怒,只有满满的难以置信。
事实上,此刻心情最为复杂和难受的不是蓝玉等人,而是朱元璋自己。
自己的一个孙子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自己的儿子,而第二个孙子就更厉害了,开局就是造反。
还是造的自己第一个孙子的反。
听到朱元璋的质问,这个位面的朱允熥连忙磕头哭着喊道:“皇爷爷,我真没打算造反啊!您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啊!”
蓝玉也是连忙磕头——
“陛下,我虽然是吴王一脉,但真不至于造反啊!”
见状,众人纷纷喊道:“请陛下明鉴,我们真不敢造反啊!”
此刻才离三大案过去没几年时间,死亡的恐惧轮罩于大明所有人的头上,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再去挑战朱元璋的底线。
而就在所有人都等着朱元璋如老虎的咆哮声时,朱元璋却是满脸的失望——
“其实......造反咱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嗯?”
“啊?”
... ...
闻言,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怀疑自己因为太过于恐惧听错了话——朱元璋接受造反?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还是从朱元璋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
就在众人愣神的时候,朱元璋却是朝着众人摆摆手:“起来吧,都跪着干嘛,熥儿你过来来咱身旁。”
听到这话,众人缓缓抬头,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陛下......您说真的?”蓝玉壮着胆子小声问道。
朱元璋皱着眉头喊道:“你个贱皮子,非得咱打你一顿才肯起来是吧!”
“不敢不敢!臣马上起!”
蓝玉被吓了一跳,连忙拉着一旁的朱允熥从地上爬了起来,身后其他人见状,也是跟着起身。
若是差一点,怕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而和自己相比,天幕中朱允熥的造反不可谓不精密和完美——
几年前就早有布局不说,在真正开始造反后也没有丝毫的害怕和恐惧,而是将方方面面的意外都考虑了进去。
想起自己造反的时候,可是一整夜一整夜的睡不着觉。
即使现在,也是时常的做着噩梦。
老大朱高炽从天幕中收回注视,也是长出一口气后感慨:“咱们家运气是真好!当时如果遇到的不是朱允炆,而是这个朱允熥的话,怕是连北平都走不出来。”
朱高炽话音刚落,朱高煦便一脸不屑的说道——
“老大你胆子也太小了!尽长他人之势,灭自己威风!”
“对对对!说不定这个朱允熥和那个朱允炆一样,也就是造反还行,真要动起手来还不如我一根手指头呢!”
老三朱高燧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又加了把火。
“行了,都给我闭嘴!”朱棣转过头嫌弃的说道。
对于自己的这三个儿子,要是自己不阻止能瞎吵吵一天。别人是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他们是三个兄弟一场戏。
还全是荒唐戏。
朱棣嫌弃的看了三个儿子一眼道:“你们要是能和这个天幕中的朱允熥一样,我也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闻言,三人都是齐齐低头。
但朱高燧却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说道:“和他一样?他不是造反了吗?”
“扑哧!”
另外两人直接笑出了声。
“造反是吧!”
朱棣瞪了朱高燧一眼,下一秒更是一脚直接踹了过来......
一顿父慈子孝,兄恭弟敬的场面。
... ...
不同的位面中,所有的皇帝都对朱允熥的行为产生了震惊。
有人惊叹于其魄力、谋划,但也有人大骂其乱臣贼子,祸乱朝纲,但无论是何种态度,所有人都对其产生了好奇。
或者说是期待。
期待一个造反的皇孙究竟是如何成为一个千古一帝的。
在众多皇帝的十六位皇帝的期待下,天幕开始继续运转——
奉天殿内
天色已经十分暗淡,而一盏油灯正驱散着黑暗,将桌前的文书全部照亮
现在是朱允熥登基后的第七天
洪武帝朱元璋已经下葬,而朝中大臣也在其强硬的手段下完成了屈服,各个藩王也是完成了对新皇的认可。
然而,文臣之中,以及不少藩王中依旧传来朱允熥造反或得位不正的传言。
隐约间,已经开始形成了一波谣言!
就在朱允熥正查看着大臣递上来的一大堆奏折时,一道身影悄然从侧门进入,安静的跪在面前。
朱允熥只抬头看了一眼,便又低头看起了手中关于各个藩王动向的奏折。
半炷香后——
朱允熥才皱着眉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随后抬头看向了面前跪着的蒋瓛
“关于朱允炆和吕氏的事情如何了?”朱允熥缓缓开口
闻言,蒋瓛立马将一份奏折递了过来,随后低头说道:“已将吕氏和淮王软禁了起来,由锦衣卫里外看守,但关于吕氏谋害皇家的证据却毫无进展。”
“没有一点进展吗?”朱允熥语气冰冷的问道
听到这话,蒋瓛立马跪倒在地,“此事太过久远,人证物证皆被吕氏抹除,实在难以查询,臣请陛下准我动刑,必能在一个时辰内让其招供!”
锦衣卫作为朱元璋亲自创办的特务组织,可是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且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诏狱,其中上百种的刑法,别说是娇生惯养的吕氏和朱允炆,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撑不过一天。
他所想的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给予自己儿孙富贵的同时,让他们带兵镇守边疆。
自己的嫡子则是稳坐中央。
就算是儿子中有人不听话,有别的心思,也无法与中央对抗,更不能对付其他的儿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
朱元璋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骨肉相残,所以才会对削藩有如此大的反应。
面对朱元璋近乎咆哮的质问。
朱允炆已经被吓破了胆,此刻的他再也不想待在这里,只想回去找自己的母后。
而朱允炆愈是如此,朱元璋就愈发愤怒!
他可以允许自己的子子孙孙做错事,但绝不能允许自己的子孙没有骨气。
不过朱允炆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若不是天幕中提到了他的名字,朱元璋还抱有期望,不然早就脱靴子上家法了!
就在朱元璋即将愤怒到极致的时候,方孝孺立马救场——
“陛下息怒,此天幕中所说乃是未来之事,尚未发生,一切都能改变啊!”
“且殿下做事自有其道理,不妨看下去再做决定也不迟!”
方孝孺着急忙慌的说道。
黄子澄和齐泰也是连忙附和,齐齐劝阻。
三人既是为了保全朱允炆,同时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毕竟天幕中可说了,是建文帝和自己三人共同谋划,出了事谁也跑不了,要是朱元璋真对朱允炆失望了,别说是朱元璋,就是那些藩王也得要了三人的小命!
但好在,经过方孝孺三人的劝阻,朱元璋也是立马反应了过来——
确实,未来之事确实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
但饶是如此。
朱元璋胸口还是堆积着一口闷气,神情复杂的看了朱允炆一眼。
“罢了,先起来吧,咱先看看你究竟是为何削藩,如何削藩的!”
闻言。
朱允炆如闻大赦,连忙从地上爬来了起来,用衣角擦了擦眼角的泪珠——“谢皇爷爷开恩。”
看到朱允炆这个样子,朱元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本的那点舐犊之情也消失的一干二净!看着走过来的朱允炆当即没好气的骂道:
“下去自己找地方坐着,别给咱添乱!”
朱允炆不敢二话,连忙走下去坐在了方孝孺几人的身旁。
看着懦弱、畏畏缩缩的朱允炆,朱元璋脑子里感觉像是被塞满了浆糊,又喜又怒!
但说到底,朱元璋还是抱有期望的。
毕竟连上天都专门展示了朱允炆的一生,想必哪怕是犯了削藩的错误,但也能及时修正,并作出一番不输于秦皇汉武的功绩。
抱着这种想法,众人又继续看了下去——
皇宫的大殿内
建文帝和方孝孺三人对立而坐,脸色皆是深沉。
时任兵部尚书的齐泰率先开口:“臣请陛下先废黜燕王,燕王实力最强,威胁最大,当先处以绝后患!”
闻言,建文帝还没说话,一旁的户部侍郎卓敬当即附和:“臣附和!微臣建议改燕王封地为南昌,乘势夺其兵权则可成也!”
听到两人的话,建文帝微微蹙眉,随后转头看向了方孝孺。
“老师可有想法?”
闻言,方孝孺微微一笑,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臣以为先取燕王实属不妙,燕王有功无过,若取燕王,必被天下口舌,依我计不如先去周王!”
“周王在先皇在时就因擅离封地而被受罚,且又为燕王同胞,取其不仅不用遭天下口舌,且能断燕王一臂!”
朱元璋还一直担心自己的孙子和后世君主会像朱允炆一样软弱,但现在看来却是和自己一样强硬。
而且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支持,还是因为朱允熥刚刚所说税制之好。
简直是利国利民的绝对好策!
“都听到咱皇太孙的话了吧?记住,他怎么说你们就得给咱怎么干,不然咱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
朱元璋双手叉腰,看着台下的诸臣冷笑的说道。
闻言,台下的所有臣子瞬间都被吓了一个激灵。
好家伙,众人前一秒还在可怜天幕中的官员,就算是换了一个皇帝后也是如此的“残暴”,但还没可怜完——
一个更为“残暴”的皇帝便给众人下达了命令。
真是照应了那句话:与其可怜别人,不如好好可怜可怜自己......
... ...
“至于你所说的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不是更容易吗?”朱允熥长身玉立,笑着说道。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朱允熥轻轻开口:“打出去!”
“当土地不够的时候就打出去!”
“打出去”三个简单的字,却让所有人瞪大了眼睛,脸色更是突然一变!
“南方的的云南、安南、真腊等国皆是地广人稀且土地肥沃,甚至能一年种三次粮食,当地人甚至不需要劳作都能填饱肚子,而北方的蒙古、东察合台、乌斯藏等地虽然不如中原肥沃,但却是牛羊的天下,完全可以成为我大明的牧场!
朱允熥话音刚落,台下诸臣便一个接一个的开口劝阻——
张紞:“国家好战则亡!陛下万不可随意开战啊!”
卓敬:蛮夷之地皆是蛮夷,陛下不可啊!
“陛下难道忘了隋炀帝之事乎?好战必亡啊!”
“陛下难道忘了吗?太祖曾言不做无义之战,更是不战藩国啊!”
... ...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众人的发言,对于这些古板之人的说法早有预料。
等到所有人说完,朱允熥才不紧不慢的开口:“太祖说过不做无义之战,更不战藩国,但那是为了稳定建国时的根基才这样说的。”
“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有何惧忽?而且这些藩国不过是墙头草罢了,我大明强大时依附我们,但等我们弱小之时,他们便会如毒蛇般在我们的身上狠狠撕下一块肥肉!”
台下诸臣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朱允熥却是直接挥手阻止。
朱允熥起身看向众人,嘴角微微一笑,坚决的说道——“此计罪在当下,功在千秋,而朕宁可背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后代享福!”
... ...
公元1398年7月底,圣武大帝决定改革税制,重用解缙等文臣,同时派遣锦衣卫在旁辅助,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天下税制改革
而税制改革的完成,也奠定了圣武盛世的基础和正式开始!"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图纸,激动道:“若是神机营全部配备这种武器,那再来一次北伐必能全灭瓦剌!”
“陛下,别说是瓦剌,给我五万火绳枪,我能拿下大半个蒙古!”
蓝玉当即抱拳说道。
所谓的瓦剌和鞑靼,都是大明北方蒙古中最为强大的两个部落。
而这两个部落也是常常侵犯大明边境。
听到蓝玉的话,朱元璋原本平静的内心中再一次燃烧起了好战的火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没有哪一个男人能拒绝枪炮的诱惑,更无法拒绝开疆拓土,封狼居胥的诱惑。
这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想到这,朱元璋大手一挥道——
“传旨!命工部从今日起全力组建天幕之中的军工所,全力制造火绳枪!”
“工部尚书吴云负责制造,凉国公负责将其装备进军队!”
蓝玉和吴云当即叩拜——“臣遵旨!”
... ...
崇祯位面——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样子要比朱元璋还要激动!
在魏忠贤被发配凤阳并处死后,朱由检便对身旁的所有人都起了防备和戒心。
所以即使台下有不少的文武大臣都在记录天幕中火绳枪图纸,但他还是亲自上阵,一笔一划将其记录了起来。
而要是将崇祯的图纸和天幕中朱允熥的图纸相比——几乎是丝毫不差。
可见其用心之细,用心之深!
将图纸拿在手中,崇祯没有半点休息,立马对着身旁的王承恩喊道:
“立刻传我的旨意,命工部全力建造军工所,制造火绳枪,我要让我大明的将士人手一把,如此必等击败皇太极之众!”
“奴婢遵命!”
王承恩连忙应道,但刚想转身离开,忽然又回过了头,恭恭敬敬的回道:“皇爷,户部那边今天刚上了奏折,说是国库空虚,恐怕军工所......”
闻言,朱由检皱起了眉头。
和大明初期相比,崇祯时期大明已经走入了末路,土地被抢、将少兵少,国库更是被大明战神朱祁镇祸祸了个干净。
这个时候别说是兴建军工所了,甚至连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都出了问题。
思索片刻,朱由检下定了决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