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李来福李崇文前文+后续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李来福李崇文前文+后续

就是闲的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走了走了!回家大哥给你们做好吃的,不在这里喝鱼汤灌水饱了,”李来福说道,再不做不行了,一会儿老爷子都可能从山上下来了。“大哥……。”没等两人说话,李来福说道:“赶紧走。”两个小子一步三回头看着鱼汤。李崇武就聪明多了,知道自己侄子手里还有两条鱼,还有中午的野鸡,能把自己儿子叫走,肯定晚上会做好吃的,他也不在这里喝水饱了。“老六啊,你们吃吧,我们家里还有两条鱼,我去老爷子那里吃了,”李崇武对着李老六道。“今天谁喝的多,明天帮二叔多挑一担水啊!”李老六交代道。“大孙子,你真钓到鱼了,老爷子看见进院的,”李来福问道。“爷爷,我大哥钓了好大好大一条鱼了,”小虎把手张开给李老爷子比划着。“一天净瞎说撒谎,我让你爹揍你啊,那么大个鱼把你都叼跑了...

主角:李来福李崇文   更新:2025-01-03 15: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来福李崇文的其他类型小说《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李来福李崇文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就是闲的”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走了走了!回家大哥给你们做好吃的,不在这里喝鱼汤灌水饱了,”李来福说道,再不做不行了,一会儿老爷子都可能从山上下来了。“大哥……。”没等两人说话,李来福说道:“赶紧走。”两个小子一步三回头看着鱼汤。李崇武就聪明多了,知道自己侄子手里还有两条鱼,还有中午的野鸡,能把自己儿子叫走,肯定晚上会做好吃的,他也不在这里喝水饱了。“老六啊,你们吃吧,我们家里还有两条鱼,我去老爷子那里吃了,”李崇武对着李老六道。“今天谁喝的多,明天帮二叔多挑一担水啊!”李老六交代道。“大孙子,你真钓到鱼了,老爷子看见进院的,”李来福问道。“爷爷,我大哥钓了好大好大一条鱼了,”小虎把手张开给李老爷子比划着。“一天净瞎说撒谎,我让你爹揍你啊,那么大个鱼把你都叼跑了...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李来福李崇文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走了走了!回家大哥给你们做好吃的,不在这里喝鱼汤灌水饱了,”李来福说道,再不做不行了,一会儿老爷子都可能从山上下来了。

“大哥……。”

没等两人说话,李来福说道:“赶紧走。”

两个小子一步三回头看着鱼汤。

李崇武就聪明多了,知道自己侄子手里还有两条鱼,还有中午的野鸡,能把自己儿子叫走,肯定晚上会做好吃的,他也不在这里喝水饱了。

“老六啊,你们吃吧,我们家里还有两条鱼,我去老爷子那里吃了,”李崇武对着李老六道。

“今天谁喝的多,明天帮二叔多挑一担水啊!”李老六交代道。

“大孙子,你真钓到鱼了,老爷子看见进院的,”李来福问道。

“爷爷,我大哥钓了好大好大一条鱼了,”小虎把手张开给李老爷子比划着。

“一天净瞎说撒谎,我让你爹揍你啊,那么大个鱼把你都叼跑了,”李老头明显不相信。

“爷爷,弟弟可没撒谎,大哥真的钓了好大好大一条鱼,不过…鱼在村支部,被老六哥拿去做给大家吃了。”

看着两个小屁孩,一本正经的表情,老爷子不由他不相信,问道:“孙子,你真的钓到了吗?”

李来福已经把南瓜放在锅里蒸上了,把一半小碗油也放在锅台边上。

李来福站在厨房门口道:“爷爷我只是钓到了,不过没拽上来,是二叔和铁柱他们好几个人下去抓上来的。”

“居然在村部吃饭,你们怎么还回来了?”李老爷子纳闷的问道。

“爷爷,我都好长时间没吃干的了,我自己做点大饼子吃,咱们吃这两条鱼就行了。

李来福手脚麻利的把两条鱼杀好,又把那只鸡剁了。

李老头张了张嘴,却也没说什么,要是平时早去吃村部吃饭了,谁还在家里浪费粮食?不过看大孙子的态度?是不想去吃,他也就不说话了。

南瓜蒸好后,十几斤的南瓜捏碎了,也有一大盆,又抓了两把高粱面。

把半小碗的油倒在锅里,鱼和鸡也下锅放上水,把南瓜糊在锅边上。

李崇武也屁颠屁颠跑回来了,坐在门口抽着烟,眼睛却瞟着厨房。

“崇武,大家都在村部喝鱼汤,你们爷仨在这里坐着干嘛?”二婶在门外叫道。

“娘,大哥在做好吃的,大哥说他做的比村部的鱼汤还好喝,”小虎老实的回答。

“你这娘们都没有我儿子聪明,”李崇武笑着说道。

“你聪明个屁,你就是脸皮厚,”李老爷子躺在椅子上说道。

“你脸皮也不薄,你们两个大男人就让我大孙子做菜?”老太太不干了。

“老太婆,你可别瞎说啊,不是我让孙子干的,是他自己非要做,肯定是你做的不好吃。”

“我做的不好吃,咋没把你吃死?”老太太怼了李老头一句,快步朝着厨房走去。

“哎呦喂,大孙子,你快放着奶奶来弄吧!”

“奶奶,你们洗洗手准备吃饭吧,我这都做好了。”

老太太闻着满厨房的香气,看着锅里的鱼汤和鸡汤,锅边上蒸的金黄的饼子,嘴角抽了抽,心想:这孙子有点败家?

李来福在锅边贴了20多个大饼子,好在这年代的大锅都很大,要不然还真贴不下了,拿个木头铲子,把饼铲下来,装在盆里,又拿着勺子把锅里的汤装在一个大盆里。

“娘,来福做菜可真香啊!这以后谁要嫁给咱家来福,可有福了?”二婶趴在厨房门上伸着头说道。

老太太把腰板挺直了说道:“那是,就算我大孙子不会做菜,你就光看他长那么俊的模样,以后找媳妇都不难。”

“大孙子,你快歇会儿吧,你也别在门口看了,赶紧过来帮忙端菜,”老太太对着二婶吩咐道。

小龙小虎手里还拿着当初那个大碗,闻着香味都流口水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手里拿着香喷喷的饼子,李老头感叹的说道:“我都快有两年没吃饼子了。”

李来福随口问道:“爷爷,你们不吃窝窝头吗?”

李崇武咬了一口饼子,说道:“你听谁说的?农村吃窝窝头?”

二婶咬了一口饼子说道:“傻子才吃窝窝头,有一个窝窝头的玉米面,我放点水,可以煮一锅玉米糊了,总比喝白水好。”

李来福也想到了,以老百姓的智慧,哪会犯那种傻,吃着窝窝头,最后还被饿死了,又被以前的电视剧骗了。

“大哥,你这饼子里是不是放糖了?好甜好甜啊,”小虎已经吃完一个饼子了,还在舔着手里的饼渣说道。

李来福是没有嘴搭理他们了,喝着汤,吃着干饼子,尤其是饼子,一面被锅烙过以后,咬着特筋道。

“小虎,小龙,你俩一人只能吃一个饼子,喝点汤,吃点肉,这饼子可不能管够吃!”二婶交代道。

“二婶,你就让他们吃吧,这俩孩子也都缺营养。”

“这年头,谁又能不缺营养?来福你别管,”李崇武说道。”

只有李来福喝了一大碗鸡汤吃了四个饼子,剩下几个人都一人吃了一个饼子,喝了一碗汤。

在他的记忆当中,至少有一两年没有吃的这么撑了。

“孙子,你少吃点,别把肚脐撑破了,”李老头担心的说道。

“知道了爷爷。”

最后汤还剩了半盆,饼子也剩了十来个,李来福没在院里闲聊,他在水缸边上洗了洗脚,直接上炕了,赶紧把剩的一个南瓜切开,把南瓜籽都种地里,又催熟了三个南瓜,地里边100多个南瓜籽也种上,倒头就睡。

早晨起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七八点了,他现在连个手表都没有,对于时间时间也一点概念都没有。

“大孙子,你奶奶把鸟蛋都煮熟了,放在大碗里,你早饭就吃这些鸟蛋吧!”李老头看着出来的李来福说道。

李来福看着大碗里都是剥去皮的鸟蛋,心里边满满的都是亲情,这爷爷奶奶对他是真的没话说。

他本来就15岁也不装什么大人了,拿着一个鸟蛋,直接塞到老头嘴里:“爷爷,你也吃。”

“大哥,你醒了,”小龙小虎趁机也跑进来了,”估计这俩小子一直在门口等着了。

他也不小气,准备一人给他们几个鸟蛋,两个小破孩还把手背在后面说道:“奶奶早晨给了我们一人两个,我们不吃,大哥你吃吧!”

从大哥来了,这两天他们吃的已经够好的了,昨天他们爹娘都说了,不准跟大哥争嘴吃。


李来福把鱼线鱼钩揣在兜里,票据都收到空间里了,至于鱼竿直接扔在地下,在湖边拽了一些芦苇,四条一斤重的鱼,加上两条三斤的鱼,用芦苇从鱼鳃穿过去,直接挂在江远的脖子上。

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四条大鱼挂在江涛脖子上,他自己提着五斤重的鱼。

顺着墙根往公园外面走,躲着点那帮老头,要不然又追过来了,这些鱼他可是准备卖钱的。

一路上回头率简直100%,关键是这仨小子太嚣张了,鱼的挂满身都是。

要不是街上人多,早就有人拦住他们买鱼了,三个人走到胡同口,刚路过供销社突然听见有人叫:“小孩,小孩!”

李来福看了一眼供销社,里边正是昨天卖他烟那个中年妇女。

李来福提着鱼进了供销社问道:“姨,你叫我干嘛?”

“你叫我刘姨就行了,我昨天不是跟你说了?你有好东西跟我说一下吗?”

李来福笑了笑,说道:“刘姨,你昨天说?有鸟肉跟你说一下,今天引是鱼啊?”

刘姨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小子少给我打岔,你是不想去隔壁收购站?”

“是啊,家里哪吃得完这些鱼啊?”李来福点了点头。

这时其他几个售货员也都过来了,一共就四个人,刘姨趴在柜台里伸着头说道:“你家里缺啥东西不,咱们可以换?”

李来福看了一下江涛江远的鞋,说道:“我的两个弟弟鞋都坏了,我没有鞋票能换鞋吗?”

“大哥,我的鞋?我娘补一补还能穿的,”江涛急忙说道。

“穿个屁啊,你那脚趾头都伸到鞋底外面来了,明显是小的多了。”

“那你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主任来,”刘姨也没有多说话,直接往后面办公室跑。

没有一会,刘姨领出来一个老头,一身中山装,上衣口袋还别个钢笔带,长相倒是文质彬彬的。

推了推眼镜,问道:“小刘,这孩子你认识啊?”

“就咱们这个胡同里的,知根知底放心吧!主任,”刘姨回答道。

“小孩儿,你这条鱼怕是有五六斤重吧,你想换几双鞋?”老头盯着大鱼看见还在喘着气,很是满意问道。

李来福回忆了一下现在的布鞋,也就七八毛钱一双,最要紧的是鞋票。

做生意讨价还价是难免的,李来福毫不客气的说道说道:“三双布鞋,”想到自己还有妹妹,又加了一句:“还要一双红色小虎头鞋。”

主任老头还在看着鱼,嘴里却说道:“你这小子可够狠的,买鞋的钱是够了,可是还有鞋票啊!”

李来福把鱼扔地下,掏了一颗大前门,给他说道:“主任大爷,瞧你说的,票据对于我们来说难?票据?在你们手里,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你这小子,刚才看你还老实,这一张嘴就不老实了,”主任老头接过烟说道。

老头把烟点着说道:“这样吧,四双鞋我给你,我换这条大鱼?”

他吸了一口烟说道:“但是他们四个人,你得一人卖他们一条鱼,跟隔壁价格一样行不行?”

这个老头怪不得能当领导,起码不吃独食,三斤的鱼拿到隔壁也是内部人都分了,他们想买也买不到。

“那有啥不行的?”李来福说道。

“你们去挑鞋吧,鱼…刘姨给你称。”

江涛扯了扯林来福衣服,小声说道:“大哥,真的换鞋啊?”

“别废话,赶紧挑吧,记得挑大一号的,要不然回去你娘指定揍你。”

江涛眼睛发红的说道:“谢谢大哥,他可是从来没买过鞋,脚上这双鞋还是他娘做的。”


这年代的百姓宁可相信鸡屁股银行,也不会相信国家的银行,全指望鸡蛋换点盐什么的了。

“我可不敢拿回去,我爹那暴脾气,再揍我一顿,”李铁柱把鸡蛋塞在李老头手里起来就跑。

李来福追到院门口,李爷子拿着鸡蛋笑着说道:“大孙子,别追了,他爹可能是感谢我,去年底公社要撤了他这个村长,我在村里发话谁也不准跟他抢,公社没办法没撤成。”

小龙,小虎,两个臭小子立刻在老爷子身边不动了,眼睛就没离开过那个鸡蛋。

“老头子,把鸡蛋给我,我给我大孙子煮上,”老太太早就看见了。

“奶,你可别煮啊,咱直接打散了,倒在野菜锅里得了,大家一起吃,”他又不是这个年代的小屁孩,真的煮一个鸡蛋,自己吃?让一帮人看着他也咽不下去。

“那怎么行?”老太太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奶奶,你就听我的吧!”李来福拿着鸡蛋,朝着厨房里走去。

老太太还想说什么,李老头先说道:“行了,孩子们吃东西都在后头了,再说孩子有孝心的时候别拦着,你一味的惯着,再把孩子性格弄得不好了。”

“哼!就你有理。”

老太太刚一进厨房,二婶抢先说道:“娘,我也拦不住啊!你看来福把鸡蛋都打到锅里去了。”

“打就打了,这孩子孝顺!我再往锅里放点油,”李来福看见老太太拿着筷子在一个坛子里逛了几下,然后又到大锅里涮了涮,他直接愣住了,这就是放油?

“那可不能糟蹋了,我再添两瓢水,”二婶动作也不慢,又去水桶里舀了一瓢水放在锅里。

就这!就这!

上午野菜糊糊的时候,李来福有心理准备,但是也没有这婆媳俩给他来的震撼,婆婆拿筷子蘸了一下油,儿媳妇立马添一瓢水。

这时候他才切身体会到挨饿的年代,这才一年就把人折磨成这样了。

让两个老人逼着他喝了两碗,而且是很厚的那种,小龙,小虎,这俩小子都吃了,喝了三碗,最后刷锅的水?都跟清水一样。

这直接灌了个水饱,还把一帮人吃的很满足。

“爹,娘,来福,我们先回去了,吃太饱了,可不能乱活动,”李崇武说道。

李老头看了看窗外,天已经黑了:“那就赶紧回去吧!”

李来福跟爷爷奶奶也都躺在了炕上,这年头的人们只要不干活,都待着不动,一活动饿的快。

反正睡不着李来福闲聊着问道:“爷爷我六哥做村长,做的好好,怎么公社还要撤掉他?”

“他就是个一根筋,所有的村长粮产1000斤都敢报一万斤,把留给村民的口粮都交上去了,这李老六实打实的上交不说,还先把村民的口粮都发放,这明显是跟公社对着干,人家还能不收拾他?不过也好了这小子,去年冬天好多村里都有饿死的人,只有咱村没有。”

“大孙子,你出去可不能瞎说呀!也别提饿死人的事,别的村上报都说是得病死的,哎!”

李来福心里想的,从这件事看起来,李老六还真是一个好村长。

“你个死老头子,跟大孙子说这些事干嘛?要是被别人知道了,还以为大孙子传谣言了,睡觉睡觉!”老太太嘴上说完,手里的扇子却对着李来福扇着。

“奶奶,别再扇风了,我不热。”

老太太还不放心,摸了一下李来福的头上,看见没有汗,才把扇子放下。

李来福用意念进入空间,一次性把另外十株玉米都催熟了,又赶紧把玉米粒种到地里,现在整整有一亩玉米了。

意念用过度了,已经头晕眼花了,直接睡着了。

听着李来福的呼噜声,老太太笑着说道:“真是个孩子,这么大会就睡着了。”

……

早晨起来,爷爷奶奶早起来了,

看见李来福起来了,老太太笑着说道:“大孙子,你快洗把脸,奶奶这就给你做野菜糊糊喝。”

牙刷是不可能有了,李来福在水桶里舀了一瓢凉水,漱了两下,

“大孙子,别乱吐,吐在房檐头那里几个小土堆上,那里是奶奶种的南瓜。”

好嘛,这年头连一口水都不能浪费。

南瓜?

李来福看着五六个小土包,奶奶这季节也不是种南瓜的季节?“现在还管什么季节,只要能长出来,够吃两口就行,”老爷子在院里抽着烟袋道。

“这也是你爷爷我面子大,要不然你看别人家敢种一根苗呀?”李老爷子还不忘吹一下牛皮。

“别听你爷爷吹牛,他哪是面子大呀,他是辈分大,”老太太还不忘说一句。

李来福站在院里看着房屋后的大山说道:“爷爷,咱们村的民兵怎么不去山里打猎啊?这么大个山,肯定有好多猎物的,”他对打猎可是很感兴趣,毕竟小兴安岭边上长大的人,就算不会打猎听也听的多了。

“打啥猎?打到猎物也都喂狗了,咱们村里的枪都是公社里的,前两年野猪下山,咱们村直接打了两头,公社那帮王八蛋,咱们村里30多户就给留了一套猪下水。”

“大孙子,你可别往山里跑,那山里野猪可凶了,这季节还有熊瞎子,你可是咱们老李家的独苗,以后咱们家可就全指你开枝散叶了,”老太太在厨房门口说道。

这事情老太太可是盯紧了,毕竟她就生了一个儿子,已经对不起老李家了,这一个大孙子可是一根独苗,万一有点啥意外,她可没脸去见公公婆婆。

“奶奶,你放心吧!我哪敢去打野猪,我就想进去玩玩,城里边可没山。”

“孙子,还真准备进山呢!”李老头听出话意思了。

李来福不以为意的说道:“爷爷你总不能让我回到你这里,就在你家院里待着,那我无聊死了。”

李老头也不想孙子进山,可是这要是不答应,孙子以后不回来咋办?

“那你得答应奶奶不能进深处,只能在边上玩一会儿,”老太太也被李来福最后一句话吓到了,两年才回来一次她也怕孙子以后不回来。

早晨又喝了一顿野菜糊糊,李来福是真难受啊,这高粱面里边至少有一半都带着高粱壳,把嗓子拉的都疼。

李老头坐在院里,老太太收碗,李来福的眼睛已经看向那五六个土包当中的南瓜种子。


李崇文交代完,蹲下对着李小红说道:“跟爹在再见。”

“爹…爹,再…见,”不到三岁的李小红磕磕巴巴的说道。

江涛站起来说道:“爹,你慢走。”

“嗯,在家听话,你哥要揍你,晚上回来跟我说,”李崇文还是有点不放心又看了一眼李来福。

“大哥,你不吃了?”江远看着李来福的饭碗问道。

“嗯!”

江远立刻拿过他的碗,伸着手指头在碗里刮着,然后再把手指头放嘴里,李来福皱了皱眉头。

“混蛋玩意,你皱什么眉头,以后吃饭?再敢剩碗底,看我大嘴巴子不扇你,”李崇文骂道。

赵芳立刻替李来福解围道:“当家的快走吧!上班要迟到了。”

哼!

李崇文走后,赵芳收拾碗筷。

江远则靠近李来福问道:“大哥,我以后都听你的,你别揍我行不行?”

这小子比谁都聪明,知道李崇文走了,赵芳不会护着他俩的,所以赶紧先服软投降了。

李来福摸了摸他的头道:“放心吧!以后大哥不打你了。”

他又不是15岁的李来福,他穿越过来都30多岁了,哪会跟小孩一般见识?

“大哥,你说真的吗?”江远站起来问道。

“当然是真的,”大哥啥时候说过假话?

“大哥,你真是太好了!”江远高兴的直蹦高。

江涛看着高兴的弟弟,他毕竟大两岁,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小声道:“大哥,我也以后听你的。”

李来福笑着说道:“行了!行了!你们俩都是我的弟弟,我以后再也不打你们俩了。”

三兄弟就这么和好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赵芳在厨房抹着眼泪。

“大…哥哥,我要抱…抱,”李小红炸吧炸吧张开小手往前走。

抱着李小红玩了一会儿高高飞,把小丫头高兴坏了。

江涛江远倒是站在一边,感觉大哥完全变了。

李来福抱着李小红走到厨房,看见洗脸盆,他才想起来,从昨晚上到现在还没洗脸呢?

“小涛,你来抱一下小红,我洗把脸。”李来福吩咐道。

赵芳急忙拿着水瓢在桶里舀了一勺水倒在洗脸盆里,李来福在脸上扑了点水,用洗脸盆架上放的是肥皂?这年头香皂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就算用得起,也没票,连肥皂都用票。

这年头香皂和雪花膏头油都属于奢侈品,拿着已经快烂了的毛巾擦了两把脸,看着墙上的镜子,一张帅气小小伙的脸出现在镜子上,浓眉大眼,双眼爆皮,加上高挺的鼻梁,不厚不薄的嘴唇,刀削斧剁般的脸型。

不由得伸手摸了摸,比他上一世的脸帅多了。

“大哥,你看什么呢?”江远问道。

李来福随口说了一句看“帅哥”。

“什么是帅哥?你不是大哥吗?”

“你咋!那么粘牙呢?不知道别问,”李来福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哦。”

赵芳在屋里出来递给李来福一个小面袋子道:“这是给你爷爷奶奶带的高粱面,你拿好了,可千万别把袋子弄破了。”

拿起小面袋子提了提,就那么两三斤,别看东西少,在农村都有可能换个媳妇回来,这年代可没有什么彩礼嫁妆之说,这么两三斤高粱面,这也是他们家从嘴里省出来的,所以赵芳才郑重交代他。

他们家只有李崇文是顶格劳动力定量有28斤,像赵芳这样的妇女只有14斤,李小红还有四斤呢?他们三个半大小子就完犊子了。

因为他们三个小子都没有城里户口,1955年查户籍的时候,李崇文还是临时工,连房子都没分配,所以赵芳带着几个孩子都住在乡下。按照就地安置的政策,他们几人的户口都落在农村了,只有赵芳和李崇文后来领了结婚证,有了户口本上才加上她,至于三个半大小子,那就没门了,关键是这个特殊时期进城的人越多,城里挨饿的人越多,一个户口本,把城市和农村分的清清楚楚,等于是建了一道墙。

“走吧!”赵芳头上缠着毛巾,胳膊上挎着篮子和镰刀。

江涛抱着李小红对着江远说道:“老弟,你去把玻璃刀拿来。”

几个人出了家门,李来福看了一眼江远,这货手里拿着两个长方形的玻璃碴子,这就是他俩挖野菜的工具?玻璃刀?

走到大门口,老刘太太坐在大门边的石墩上道:“小芳,等你半天了,今天咱们可要走的远点,城墙根野菜都被挖光了。”

走在胡同里,很多妇女都是头戴着毛巾,挎着篮子,朝着东直门走去,这年头稍微孩子多一点都吃不饱,夏天全靠野菜充饥了。

南锣鼓巷原来是一条街,不过现在各个门面都是关着的,路口的早点摊还在,江远用力嗅着鼻子说道:“大哥,这肉包子可真香。”

李来福摸了摸他的头,搂着他的肩膀,说道:“等过几天大哥挣钱了,请你吃,让你一次吃个够。”

“大哥,你真是太好了,”江远也不管真假高兴的说道。

刘老太太对着赵芳说道:“这今天是怎么了?你家三个孩子怎么这么好了?”

赵芳带着笑脸看了一眼林来福道:“来福长大了,懂事了。”

走到南锣鼓巷胡同口,左边是供销社,右边是国营饭店,供销社门口还放了一个大白箱子,上面写着北冰洋冰棍,这可能就是后世的老冰棍前身。

看着李来福盯着供销社门口的大箱子,江远问道:“大哥,你说那冰棍甜不甜?”

李来福可甜了说道:“等大哥有钱了,给你买。”

“谢谢大哥,”,这孩子就这点好李来福说啥他都相信。

江涛却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大哥不可能有钱的。

李来福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这年头一点都不比后世冷清,后世的人都排到六环了,现在的人都挤在城里,满街都是深蓝衣服,深蓝帽子,女人大多数都是白衬衫,花衣服,不过身上没有补丁的却是很少很少一部分,这年代女人一大特色就是胳膊上都带着套袖。

都怕把衣口弄脏了,也怕把衣服口磨坏了,每个人能穿出来的衣服也就一两件,农村很多都没有衣服穿。

至于说?带套袖不好看?别扯淡了,这年头哪有时间臭美?每个人都要干活的。

江涛江远两兄弟跟个小要饭花似的,他们的衣服就是用补丁拼起来的。

江远快到腿根的裤衩,前面四五个补丁,后面整个屁股蛋子都是一大块补丁,这要是在后世,这样的孩子都不会出门的,可是这俩孩子现在走的还挺有劲,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李来福继续钓着鱼,十来分钟,江涛抱着一个黄纸包回来了。

李来福细嚼慢咽的吃的桃酥,两个小子那可就吃的香了,他们两个以前可没吃过糕点。

“吃了两块后太干了,他也不吃了。”

“大哥,我还有两毛钱没给你,”江涛这是吃的差不多了,才想起来正事。

再去买三个冰棍吧,李来福头也没回继续钓着鱼,拿着鱼竿顺着河边走着,这样上鱼的几率更快了。

吃着冰棍,吃着糕点,江远都快高兴疯了。

下午三点的时候又钓了一大堆鱼,足足有100多斤了,李来福早就想好了,一会儿把鱼竿当扁担挑。

不钓鱼卖钱不行啊,他兜里就剩几毛钱了。

“哎呀,还好你们没有走,”突然一个声音在三个人身后传来。

李来福看去,心里一句我靠,这年代还能遇到这种人,真是不多见了,这个人居然是个胖子。

“小伙子,你好啊!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北大食堂的主任我姓周,我们学校老师回去说你这里有鱼?可以换?”

说完话也不看李来福了,而是盯着满地的鱼。

看这体型应该是管食堂的,从古到今厨师拿菜都不算偷,别说他这个管食堂的人。

一只大胖手伸到裤兜里,拿出一把票,小伙子,我这里有肉票,有盐票,还有油票,还有茶叶票,还有两张甲类酒票……。

“停停停!咱们一样一样来,我给你鱼,你给我票,你说可以,咱俩就换,拿出这么多票?容易弄混了,也算不清楚。”

“好好好,这样最好。”

“这有二斤油票,二斤盐票……,”现在是卖方市场,李来福也没客气把一堆票换在手,还剩下三十多斤鱼了。

“小伙子,剩下的这些鱼,你们怎么处理?回家肯定吃不完的,”周胖子问道。

“我一会儿去找个收购站,直接卖了,拿回去谁吃得完呢?”

“那你还去什么收购站?直接卖给我不就完了吗?收购站三毛5分钱一斤鱼,我们学校可以给你五毛钱一斤,你看行不行?”

李来福犹豫了一下,问道:“这样不会犯错误吗?”

周胖子拿出一根烟递给李来福,说道:“小伙子,你想多了,卖给个人是犯错误,可是?我们是哪里呀?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你为国家人才提供营养,这可是有功啊。”

我操,怪不得这货能当领导,就这张嘴都能把死人,说活了。

周胖子拿出两张大黑十说道:“小伙子,你这些鱼也就30多斤,我直接给你20块钱,以后你再有鱼,价格还是五毛钱一斤?你直接去学校里边找周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来福也没拒绝接过20块钱。

“小伙子,你帮我瞅一眼,我回去喊人去。”

等周胖子把鱼都拉走了,三个人又换了一个地方。

这时候人也变少了,李来福拿着杆到处走着,这次一个多小时就钓了八条大鱼,四条小鱼,大的每条有六斤左右,小的也有三斤鱼,再小的鱼他基本都不钓了。

芦苇做成绳子,鱼线收了,鱼竿直接变成扁担了,50多斤鱼都不用林来福,江涛挑着都跟没事似的。

“大哥,你怎么往车站走?咱不去收购站了吗?”江涛问道。

李来福抽着烟说道:“咱们家现在生活好了,必须的告诉别人,咱们家为什么生活好了,要不然别人要说闲话的,咱们这些鱼都带回家,让你娘去卖,这样邻居就知道咱家有本事挣钱,钱的来路也正,你们俩记住了,出外面玩,永远别说家里吃的什么东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