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狼?!”
“赶紧的,拿上枪跟我走!”
“嗯呐!”
张红旗转头进屋,拎上他那根撅把子,隔着窗户让李秀芝带着弟弟妹妹先睡,然后跟着赵三喜就往屯子外走。
老支书四爷爷手里拿着电棒(手电筒),召集了屯子里十多个青壮,全是秋收之后去县里参加过训练的民兵。
“人齐了,咱们走!”
队伍里,背着枪的赵铁柱也在,跟张红旗走一块,小声说了究竟咋回事。
这段日子,建设兵团那些知青全都开始猫冬了。
他们比分配到屯子里插队的知青条件好很多,不但粮食够吃,每个月还有二十多块的工资。
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手里又存了点钱,不用参加劳动自然就想四处转转。
年前头,场部那边一直会排演文艺演出的节目,所以就成了知青们扎堆的地方。
靠山屯和旁边南沟屯子的知青们虽然困难一点,但老乡串老乡,也有不少被叫去凑热闹的。
本来玩的晚了,直接在场部那边找老乡挤挤凑合一宿也不算啥。
可南沟屯子的一个女知青不知道咋回事,非要回来。
那时候,拉人的马车早就收工了,一帮人不敢让她一个女同志独自从县城走回来,所以一商量,干脆大家伙一块吧!
刚好今天天气还不赖,月亮地里能瞅见路,走大路也没啥问题。
来回一打听,结伴回来的人可不老少,足有七八个。
结果走着走着,到了靠山屯和南沟屯子分开的那个岔路口,遇着狼了!
知青们人不算少,里头还有四个男的,当下就从路边咂摸趁手的玩意。
可那狼奸猾,绕着圈的就找被挡在身后的那几个女知青扑。
狼和人正打麻缠呢,一声狼嚎从不远处传过去,那头狼一回应,没多大功夫,就又冒出来好几头狼!
“红旗,那些知青是遇上狼群了,有个叫郑宏的拼死跑出来了,其他人都躲树上,等着郑宏叫人去救呢?”
郑宏?
不就是上回和林彩英一块拖干柴,然后搭赵三喜他们的马车那个男知青吗?
他在的话,那遇到狼群被困在树上的人里头,有没有林彩英?
张红旗不记得原著中林彩英遭遇过狼群,毕竟小说不是日记,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写进去,而他也不可能记得所有内容。
跟着队伍朝岔路口赶,已经有人制作了火把举着,路上的情况看的更清楚了。
靠山屯这十多个青壮,虽说都是秋收之后参加训练的民兵,但平时可没有配备枪支。
一个个手里拎着扁担、柴刀之类武器,人多势众,倒也不害怕狼群。
毕竟哪怕是饿急眼的狼,在遇到这么多人,又是电棒(手电筒)又是火把的,远远吆喝几声也就吓跑了。
反倒是张红旗和赵三喜爷俩,人手一杆撅把子,身为屯子里的猎人,这事没那么简单结束。
狼群出了山,就在自己家门口晃悠,身为巡山打猎的猎人,你能干看着不管?
都不用老支书分派,打狼这活肯定就是张红旗他们仨的。
不过等到天亮,肯定要联系乡里,会有带枪的民兵过来支援。
担心黑灯瞎火伤着狗,也害怕人太多一会乱起来虎头咬到人,所以赵三喜是一直牵着虎头的。
和张红旗不一样,赵三喜遇见过狼,也听说过不少和狼群遭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