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照亮了整个夜空。
袁绍的守军看到粮草起火,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四处逃窜。
此役,李轩大获全胜。
不仅烧毁了袁绍堆积如山的粮草,让袁绍的军队陷入了粮草短缺的困境,还缴获了无数精良的兵器和健壮的战马。
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大喜过望,忍不住赞叹道:“刘备竟有如此胆略与智谋,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
对李轩的能力刮目相看。
公孙瓒得知后,也对李轩另眼相待,立刻拨给他更多的兵马,以表嘉奖。
就这样,李轩在三国这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如同一颗新星,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3 立足徐州展宏图随着李轩在公孙瓒麾下屡立战功,声名逐渐远扬,他心中的壮志也愈发强烈,对未来的谋划也越来越清晰。
恰在此时,传来徐州陶谦病重的消息。
陶谦深知自己的儿子才能平庸,不堪大任,又早闻李轩素有仁义之名,为了徐州百姓的未来,他决定将徐州让与李轩。
当陶谦的使者前来传达这一意愿时,李轩心中明白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乃是成就霸业的关键根基,犹如棋盘上的关键棋子。
但他深知,此时不可过于急切,需假意推辞,以显仁义与谦逊。
于是,他面露犹豫之色,说道:“陶公此举,备深感惶恐。
徐州乃大州,备何德何能,敢受此重任?”
然而,关羽、张飞以及徐州一众官员,皆认为李轩是接手徐州的不二人选,纷纷上前劝说。
关羽拱手说道:“兄长素有大志,徐州乃用武之地,若能以此为根基,必能成就大业,望兄长勿要推辞。”
张飞也在一旁粗声粗气地说道:“俺老张也觉得兄长该接下徐州,凭俺们兄弟的本事,定能把徐州治理得妥妥当当!”
徐州官员们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
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李轩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接手徐州。
入主徐州后,李轩立刻雷厉风行地展开整顿内政的举措。
他在城中广发求贤令,搭建高台,以招揽天下贤才。
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前来投奔。
一时间,徐州城内人才济济,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同时,李轩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
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承诺三年之内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