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山岗夜话全文免费

山岗夜话全文免费

枫叶飘菲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撞见‘无下巴’了?那是乱葬岗里没入土的孤魂,专挑醉汉讨阳气呢。”2冥币斗地主半月后的集日,侯三顺约了邻村的狗蛋作伴。狗蛋生得五大三粗,偏生胆小如鼠,起初死活不肯走夜路,被侯三顺连哄带骗,又灌了三碗老酒后,才拍着胸脯嚷嚷:“怕啥,老子带了柳叶符!”——那是村口仙姑庙求的,说是能辟百邪。两人走到乱葬岗时,月亮刚爬上鹰嘴崖,清冷的月光洒在这片阴森之地。这次路边没起火堆,却传来稀里哗啦的洗牌声。侯三顺眯眼望去,见七八个黑影围坐在老槐树下,桌上摆着粗瓷碗盛的白酒,可仔细一看,那哪里是白酒,分明是泛着诡异红光的血水,牌面在月光下泛着青光,每张牌的人像都扭曲变形,说不出的怪异。“来一局?”戴瓜皮帽的汉子冲他们招手,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含糊不清。狗...

主角:侯大海侯三顺   更新:2025-04-25 20: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侯大海侯三顺的其他类型小说《山岗夜话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枫叶飘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撞见‘无下巴’了?那是乱葬岗里没入土的孤魂,专挑醉汉讨阳气呢。”2冥币斗地主半月后的集日,侯三顺约了邻村的狗蛋作伴。狗蛋生得五大三粗,偏生胆小如鼠,起初死活不肯走夜路,被侯三顺连哄带骗,又灌了三碗老酒后,才拍着胸脯嚷嚷:“怕啥,老子带了柳叶符!”——那是村口仙姑庙求的,说是能辟百邪。两人走到乱葬岗时,月亮刚爬上鹰嘴崖,清冷的月光洒在这片阴森之地。这次路边没起火堆,却传来稀里哗啦的洗牌声。侯三顺眯眼望去,见七八个黑影围坐在老槐树下,桌上摆着粗瓷碗盛的白酒,可仔细一看,那哪里是白酒,分明是泛着诡异红光的血水,牌面在月光下泛着青光,每张牌的人像都扭曲变形,说不出的怪异。“来一局?”戴瓜皮帽的汉子冲他们招手,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含糊不清。狗...

《山岗夜话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撞见‘无下巴’了?

那是乱葬岗里没入土的孤魂,专挑醉汉讨阳气呢。”

2 冥币斗地主半月后的集日,侯三顺约了邻村的狗蛋作伴。

狗蛋生得五大三粗,偏生胆小如鼠,起初死活不肯走夜路,被侯三顺连哄带骗,又灌了三碗老酒后,才拍着胸脯嚷嚷:“怕啥,老子带了柳叶符!”

——那是村口仙姑庙求的,说是能辟百邪。

两人走到乱葬岗时,月亮刚爬上鹰嘴崖,清冷的月光洒在这片阴森之地。

这次路边没起火堆,却传来稀里哗啦的洗牌声。

侯三顺眯眼望去,见七八个黑影围坐在老槐树下,桌上摆着粗瓷碗盛的白酒,可仔细一看,那哪里是白酒,分明是泛着诡异红光的血水,牌面在月光下泛着青光,每张牌的人像都扭曲变形,说不出的怪异。

“来一局?”

戴瓜皮帽的汉子冲他们招手,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含糊不清。

狗蛋想躲,却被侯三顺拽着上前:“赌啥?”

汉子指了指碗里的铜钱:“三个铜板一局,赢了拿走,输了留下点物什。”

侯三顺酒劲上头,撸起袖子就坐下来。

牌局诡异得很,明明摸到的是“三带一”,打出去却变成“单吊”,可他偏生手气好,几局下来赢了满满一袋铜钱。

狗蛋在旁看得眼皮打架,突然嘟囔:“这些铜钱咋冷冰冰的,跟刚从坟里刨出来似的。”

散场时已过子时,两人摸着黑往回走。

狗蛋走着走着突然惨叫一声,侯三顺回头只见他对着自己的手发抖——狗蛋掌心躺着枚铜钱,正面刻着“光绪通宝”,背面却印着密密麻麻的符文,分明是烧给死人的冥币!

侯三顺猛地翻自己的口袋,里面的铜钱全变成了黄纸,边缘还带着焦黑的痕迹。

更骇人的是,天亮后狗蛋发起高烧,嘴里不停念叨:“槐树下的人……没脚脖子……”王老汉来看过直叹气:“那是鬼赌坊,赢了钱就是输了阳寿,亏你们没把魂魄留在牌桌上。”

3 鬼市汤圆腊月初八年集,侯三顺在镇上遇到几个旧相识,几人相邀,从晌午喝到太阳落山,黄酒灌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散场时,月亮早被乌云吞了,他摸着空瘪的肚皮往回走,走到鹰嘴崖下,山雾突然浓得能攥出水,松树在雾
…”女子抓住他的手腕,指尖冷得像块淬了霜的玉,侯三顺打了个寒颤,却见她袖口滑下三寸,露出腕骨处三道红痕,像被人用指甲生生剜出来的,伤口边缘翻着青白的皮——和他去年在乱葬岗捡的女尸手腕上的伤痕一模一样。

胭脂香更浓了,混着股腐叶味往鼻孔里钻。

侯三顺刚要开口,女子突然踉跄着倒进他怀里,发丝扫过他的下巴,竟比山涧的冰水还凉。

他下意识地搂住对方腰肢,掌心触到的不是柔软的腰肉,而是嶙峋的骨节,隔着布料都能数清肋骨,像抱着具晒干的骷髅。

“大哥带我回家……”女子的脸埋在他胸前,声音却从头顶飘来。

侯三顺浑身汗毛倒竖,低头看见月光下自己的影子里叠着两个轮廓——女子的影子没有脚,裙摆处像团化不开的墨,正慢慢渗进他的影子里。

更骇人的是,她鬓角的白海棠不知何时变成了纸花,花瓣上还粘着晒干的血迹,正是乱葬岗新坟前常见的祭品。

“你、你是哪户的?”

侯三顺的舌头突然打了结,手悄悄摸向怀里的柳叶符——那是王老汉新给的,说能镇“穿红着绿的脏东西”。

女子却突然抬头,嘴角咧出不自然的弧度,露出整齐的白牙,可牙关开合间竟没有半点声响,像提线木偶在扯动嘴角。

就在这时,槐树上传来“沙沙”声,侯三顺余光瞥见树枝上挂着双绣花鞋,和女子脚上的一模一样,鞋尖朝下滴着黑水,在地上砸出“归来”的字样。

他猛地想起,上个月山民在乱葬岗发现具女尸,脖颈缠着白绫,脚腕系着双绣并蒂莲的鞋——正是眼前女子脚上这双。

“松开!”

侯三顺用尽全力推开女子,却见她的身子像片纸般飘出去,后背撞上槐树时,衣衫突然裂开,露出脊椎骨上刺着的生辰八字,墨迹未干,正是他前日在赌坊写的押注字据。

更恐怖的是,她的下巴不知何时消失了,上排牙齿直接戳在牙龈上,和当初烤火的无下巴鬼魂一个模样。

“侯大哥……”女子的声音变成了男女混杂的尖啸,双手撑地爬过来,手指长出寸许的黑甲,在青石板上刮出火星。

侯三顺咬破舌尖喷血,血珠溅在她眉心,女子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月白衫化作飞灰,露出
前放在枕边的。

他颤抖着将汤圆放入口中,咬破后,流出的不是香甜的芝麻馅,而是一滴温热的泪。

这一刻,积压在他心中多年的愧疚、恐惧与悔恨,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从此,每逢初三、初八,青塘村的人总会看见侯三顺挑着汤圆担,一步一步地往乱葬岗走去。

扁担两头的灯笼,在夜色中轻轻摇晃,映着路旁的墓碑,像极了当年爹娘出殡时,他没敢点燃的引魂灯。

他会在爹娘的坟前,摆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然后坐下来,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新鲜事,说着自己的懊悔与思念。

而他的汤圆摊前,永远贴着一张褪色的红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色字头上一把刀,贪字底下两座坟,莫等黄泉汤沸了,才知人间米粮亲。”

这些字,是他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他的血泪与感悟。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塘村的老人们都说,侯三顺是被山岗上的“脏东西”磨去了戾气,也磨出了一颗通透的心。

那些曾在夜里见过气死风灯的山民说,现在灯影里多了个卖汤圆的汉子,身边常站着两个戴斗笠的老人,三人凑在坟前说话,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团圆饭。

而且,他们的影子终于不再缺下巴,也不再没脚脖子,看上去是那样的安宁祥和。

山风依旧掠过乱葬岗,捎来若有若无的童谣,走了调,却暖乎乎的,仿佛有人在轻声说:“顺儿,该回家吃饭了。”

侯三顺听着这风声,嘴角会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他知道,自己终于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迷失的孩子,他找到了回家的路,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时光流转,侯三顺的汤圆摊成了青塘村的一个标志。

过往的行人路过这里,总会停下来,吃上一碗香甜的汤圆,听一听那个关于乱葬岗的故事。

而故事的最后,人们总会看到一个鬓角斑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汤圆摊前,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温柔与释然。

因为他知道,在那片神秘而又恐怖的山岗上,有他最牵挂的人,也有他最珍贵的回忆。


里凝成幢幢灰影,像极了那年爹娘出殡时,棺材上盖着的青布幡。

“卖汤圆喽——热乎的芝麻汤圆——”吆喝声像根细针扎进耳孔,侯三顺打了个激灵。

雾气里浮出盏气死风灯,灯芯泛着鬼火似的幽蓝,映得灶台前的老婆婆脸青如苔。

他刚要移步,鼻尖突然钻进股甜香——不是寻常的芝麻味,是掺着桂花香的糯米香,和母亲生前冬至煮的汤圆一个味儿。

那年他蹲在灶台前偷喝糖水,被母亲用木勺敲了手背,现在想来,木勺碰撞陶碗的“叮”声,竟和此刻铜锅里的沸腾声分毫不差。

“阿婆,来碗汤圆。”

侯三顺摸出两枚铜板,指尖触到老婆婆掌心的刹那,浑身寒毛倒竖——那双手像泡了十年的浮尸,皮肤软得能揭下来,指缝里卡着的不是面渣,是几缕灰白的头发,和他去年在爹娘坟前捡到的、被雨水泡烂的发丝一模一样。

铜锅里的汤圆在沸水里翻滚,侯三顺盯着看了会儿,忽然胃里一阵抽搐——某个汤圆裂开条细缝,露出半截青紫色的指甲,指甲边缘翻卷着,像是被人活生生啃下来的。

更骇人的是,蒸汽里浮动的甜香底下,藏着股若有若无的腐尸味,像极了乱葬岗新坟渗水时,泥土里翻上来的尸油味。

“铜钱收不得,要拿阳间的物什换。”

老婆婆抬头,眼白里爬满蛛网般的红血丝,瞳孔缩成两点黑墨,直勾勾盯着他的喉结。

侯三顺突然想起王老汉的话:“鬼市的东西,看着是吃的,实则是勾魂的钩子。”

刚要后退,却见自己手中的铜板不知何时变成了冥币,金黄的箔纸在灯影下泛着冷光,背面赫然印着他的生辰八字,墨迹还带着体温。

就在这时,雾里飘来一声含糊的呼唤:“顺儿……顺儿来吃汤圆……”是母亲的声音。

侯三顺浑身血液仿佛冻住了,幼年记忆如潮水涌来——母亲临终前躺在草席上,下巴因病痛溃烂得不成样子,却仍强撑着要给他煮汤圆。

此刻老婆婆溃烂的下颌突然让他想起母亲临终的模样,愧疚与恐惧绞得他太阳穴生疼,直到铜锅里的汤圆“啵”地炸开,露出里面裹着的纸团,纸角上“顺”字的笔画,正是母亲教他写的歪扭模样。

“滚!”

侯三顺咬破舌尖,将混着酒气的
民国七年,皖南山坳里的青塘村像被岁月啃噬的旧鞋底,嵌在层叠的墨色山峦间。

侯三顺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指甲缝里渗着未干的赌资墨迹,鼻尖萦绕的高粱酒味混着腐叶气息。

他今年二十有七,生得瘦长脸,眉骨突出如青砖,下巴胡茬稀稀拉拉,粗布衫补丁摞补丁,却执意往腰间拴个铜钱袋——哪怕袋里只三两枚铜板,也要走一步晃三晃,叮当作响的动静盖过心跳,像在跟山风较劲。

这是个被山风啃瘦的汉子。

八岁那年,一场瘟疫如恶鬼般席卷村落,短短三日,爹娘便先后离他而去。

他趴在乱葬岗新坟前哭哑嗓子,却只等来两张草席。

穷山坳规矩,横死之人不入棺,甚至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十三岁那年,他因摔了婶子的陪嫁瓷碗,从此流落村头破庙,靠挑水、赶车换饭吃。

山民们都说他是“野路子长起来的刺儿头”,可谁又知道,这个整日混在赌坊、爱充好汉的年轻人,内心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

山民们见他总爱在集日挤进赌坊,输急了便押上褂子,赢了钱就买烧酒,还哼着走调戏文摸黑回家。

二十里山路,穿乱葬岗、过鹰嘴崖,磷火飘曳如鬼火,他却把铜钱晃得叮当响:“怕个球,老子阳气重。”

没人知道,他爹娘埋在乱葬岗西南角第三排第七座坟。

那碑是他捡的断石板,“父侯大海母李氏之墓”八个字歪扭如雷劈树根,草席早被野狗扒开,露出半截白骨。

路过时他总别过脸,酒醒后却偷偷用袖口擦碑。

夜里躺在稻草堆,常梦见爹娘浑身湿漉漉立在门槛,母亲说“顺儿的褂子该补了”,父亲旱烟袋敲砖地,惊醒才知是自己牙打颤。

他专挑夜里赶路,借酒劲把月光看成爹娘的灯笼,磷火当作母亲梳头的银簪,固执地以为,闹哄哄路过,那些没下巴、没脚脖子的魂灵就认不出他——那个躲在草席堆里不敢哭的小崽子。

1 无下巴的烤火人秋末集日,侯三顺在猪肉摊前磨了半天嘴皮子,终于赊到半块还滴着血的猪肝。

在赌坊里,他眼珠子一转,耍了个小手段,将两张“三万”换成了“六万”,这才赢来半吊钱,钱硌得裤兜发疼。

戌时三刻,夜幕完全笼罩大地,山风突然转向,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