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高质量小说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高质量小说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张凡崇祯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胡扯!明明是你老婆骑驿站的快马来京师捉奸,把你捉了个正着,你迁怒于驿站,所以跑到朕这里来告状!”皇帝此话一出,毛御史顿时面色煞白。周围的大臣也都脸色狂变。毛御史呆立在原地,吓得全身冷汗直冒,皇帝怎么会知道?“陛下恕罪,臣只是为了给陛下节省银两!”“还敢狡辩!”崇祯怒道,“廷杖二十!”......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2-10 04: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高质量小说》,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画凌烟”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张凡崇祯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胡扯!明明是你老婆骑驿站的快马来京师捉奸,把你捉了个正着,你迁怒于驿站,所以跑到朕这里来告状!”皇帝此话一出,毛御史顿时面色煞白。周围的大臣也都脸色狂变。毛御史呆立在原地,吓得全身冷汗直冒,皇帝怎么会知道?“陛下恕罪,臣只是为了给陛下节省银两!”“还敢狡辩!”崇祯怒道,“廷杖二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高质量小说》精彩片段


至于这位毛御史为什么想要裁汰驿站呢?

绝不是因为他觉得驿站太浪费朝廷的钱,也不是因为他真心想给崇祯节约钱。

而是因为这家伙怕老婆!

为什么老婆和裁汰驿站联系在一起了呢?

嘿嘿,这明末奇葩事就是多。

偏偏裁汰驿站还就和毛御史怕老婆联系在了一起。

毛御史也不算一个很卑鄙的御史官,不过怕老婆怕的要命,但明代官员又有取小老婆的风俗,大家相互攀比。

毛御史羡慕别的官员羡慕得不得了。

老不容易来了京师了,老婆不在身边了,于是他就在京师悄悄找了个小老婆,你请我爱的时候,他老家的老婆突然从天而降,把他抓了这个正着。

为什么他老婆突然到了京师?

就是因为明代的驿站非常发达,他老婆是跟随驿站的马一路快奔到了京师。

于是毛御史只能把小老婆给踢了。

毛御史心里就不平衡了,迁怒于驿站,这才向皇帝提出这个骚操作来。

这是历史上真实啊案例。

眼下,崇祯看着这个毛御史,冷笑道:“毛御史,这真是个好办法啊!”

“陛下英明,臣也是受到陛下圣德启发。”

“胡扯!明明是你老婆骑驿站的快马来京师捉奸,把你捉了个正着,你迁怒于驿站,所以跑到朕这里来告状!”

皇帝此话一出,毛御史顿时面色煞白。

周围的大臣也都脸色狂变。

毛御史呆立在原地,吓得全身冷汗直冒,皇帝怎么会知道?

“陛下恕罪,臣只是为了给陛下节省银两!”

“还敢狡辩!”崇祯怒道,“廷杖二十!”

锦衣卫立刻进来,将毛御史打了二十大棍,毛御史一脸委屈。

大臣们也是一脸错愕,没想到这毛御史居然还有这样的家丑,而且都传到皇帝耳朵里来了。

今天的早朝是上的非常不痛快,陕西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想出来。

过了一天,崇祯觉得陕西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还是得亲自走一趟。

这事和大臣们商量后,孙承宗是第一个反对的,随后是六部大臣全部反对,连御史都反对。

陕西叛乱,天子怎么能轻易涉险呢?

但崇祯心意已决,在那里砸了三百万两,又从山西调粮了那么多粮食,依然叛乱了,下面肯定大有问题。

按理说,崇祯元年的陕西暴乱还只是小规模,及时遏制住,局面肯定会好转。

这接下来,天子要亲自去陕西,肯定是要带人过去的。

于是崇祯道:“英国公、护国夫人、御林卫指挥使孙传庭,你们三人随朕走一趟。”

张维贤一听要去陕西,心中有些叫苦。

但皇帝心意已决,他也不敢说什么。

接下来,便在京卫里抽调了三千骑兵,由给御林卫也配了两千匹马,抽调了御林卫两千人,白杆兵两千人。

组成了七千骑兵,几乎把京师的所有战马都用上了。

接下来,崇祯被带着七千骑兵,从京师浩浩荡荡一路西行。

自从穿越回来后,还没有真正离开过北京城,出了北京城后,前面的天地一片开阔,崇祯心情也好起来。

一路西行,天也热起来了。

穿过山西,三天后进入陕西。

当崇祯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的时候,他已经看见周围人烟荒芜了,偶尔走一段路,还能看见瘦骨嶙峋的尸体倒在一边,看来是活生生饿死了。

这样的场景,崇祯看得十分揪心。

两天后,他到了延安府安塞县一带。

高迎祥就是安塞县人,延安府的灾情是最严重的。

崇祯看见前面有不少人在往更前面的安塞县走,他带着人马便好奇走过去。

他问其中一个老人,道:“老丈,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那老人一看崇祯穿着光鲜亮丽的甲胄,带着威风赫赫的骑兵,便不知道崇祯不是一般人了,连忙客客气气道:“这位小军爷,我们现在去安塞县找粮食。”

“那里有粮食?”

“听说是有的,我们听说今天上午有一队人马运了很多粮食进城了!”

崇祯心头一缓,想必应该是西安那边运过来赈灾的。

于是崇祯便跟着他们一起往安塞县去了。

而且崇祯带的全是骑兵,比他们要快,提前到了安塞县。

守城的虽然没有见过皇帝,但一见这架势,立刻开了城门。

崇祯便领着七千人马进了城。

听说有大部队来,知县张才立刻带着人出来迎接。

一看竟然是皇帝本人到了,连忙跪在地上道:“臣恭迎圣驾来迟,罪该万死!”

少年皇帝一挥手道:“起来吧!”

“多谢陛下!”

周围的人都低着头,不敢随便看皇帝,怕冒犯天尊。

“张才,听说上午进了一批粮食到你这里了?”

张才刚才还一副惶恐的样子,随即立刻哭诉起来,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陛下!陛下!没有粮食!缺粮食,百姓们没有饭吃了,臣也已经几个月没有吃饱肚子了!”

“没有粮食?”崇祯微微一怔,“可是朕刚才还听别人说有粮食运进来?”

“陛下,真的没有粮食,若是有,臣早就开仓放粮了!”

崇祯看了一转,五月的太阳已经有点辣了。

周围没太多人,有也是无精打采的。

这时候,城外面传来了呼喊声:“开门,我们要吃饭!开门!我们要吃饭!”

崇祯一听这声音,看着张才道:“你没听到外面有人在喊开门?”

“陛下,那些都是刁民,万一把城门打开了,他们会进来抢掠的!”

“他们难道不是这里的人?”

“他们是啊,但现在确实没有粮食了!”

崇祯又道:“朕听说安塞县的高迎祥叛乱了,他人呢?”

张才哭诉连忙道:“那个刁民现在在往山西那边走,他可把我们害惨了,把这里的粮食抢走了。”

“好了,张知县,你也别哭了,走,去你衙门坐坐。”

等崇祯到了安塞县的县衙门里,他四处看了看,这里的人可都是力气十足啊,一点也不像饿肚子的样子。

孙传庭在崇祯耳边小声道:“陛下,臣都闻到了麦子的味道了,这里有粮食。”

不一会儿,张才拿上来一些发黑的馒头,又哭泣道:“陛下,臣无能,只有这些东西了!”

崇祯看了张才一眼,笑道:“张知县是哪一年参加科举的?”

“回禀陛下,臣是万历三十五年。”

“张知县,外面那些百姓要吃的,张知县不给他们一些吗?”

“臣也没有办法。”

崇祯突然道:“朕想找张知县借一样东西,以安民心,不知张知县是否愿意借给朕?”

张才道:“臣对陛下赤诚之心,日月可鉴,不知陛下要借什么?”

崇祯嘴角突然笑起来:“朕想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管家着急啊,团团转。

“大王,世子好像被锦衣卫给抓住了。”

“哼!谅他们也不敢做什么!”福王脸色阴沉,穿着蟒袍,向前面走去。

“去把府里所有人都叫出来去接旨吧。”

“是。”

不一会儿,朱常洵便率领福王府上上下下到了门口。

骆养性骑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朱由崧在一边。

他见福王出来了,立刻道:“父王,这群人杀我们的护卫,还让我们的粮食被那些刁民抢了!”

福王毕竟活了三十八岁了,虽然对当今天子不满,但还不敢在锦衣卫面前表现出来,他怒斥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笑脸道:“天使见谅,犬子不懂事。”

骆养性面色冷清,打开圣旨,道:“福王朱常洵接旨!”

王府上上下下都跪拜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福王朱常洵深明大义,赐良田三千亩,钦此。”

这大概是明朝最简单的圣旨了,就一句话。

但往往越简单,背后越复杂。

朱常洵微微一惊,不对啊,北京不是都在说本王要谋反么?怎么小皇帝还跟本王赐田了?

福王有些懵逼。

一边的朱由崧一听皇帝又给自己家里赐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骆养性道:“大王接旨吧。”

“臣接旨,谢陛下,万岁!”

朱常洵接过圣旨,道:“天使里边请。”

骆养性便跟着福王一起向王府里走去。

骆养性不由得感慨,福王果然是有钱啊,这豪华程度,都快赶上紫禁城了!

到了客堂,福王命人上了茶。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

骆养性道:“朝中最近有人乱嚼舌头,陛下让我给大王带个话,不要被影响了,陛下是绝对不会听信谗言的。”

福王大为感动,道:“替本王多谢天子。”

突然,一个侍女,托着一个木盘,急匆匆走了进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侍女居然能一路畅通无阻走进来,也没有人检查她。

她到了客堂,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突然跪在地上,道:“请大王,不,请陛下更衣。”

福王微微一怔,正准备呵斥这个小人怎么突然闯进来了,一听这话不对头,脸立刻阴沉下来。

其他人也大惊失色,骆养性也沉声道:“你刚才叫他什么?”

那侍女认真道:“陛下!”

洛阳立刻站起来,将木盘上的纱巾拉开,里面竟然是龙袍!

这下把福王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下来。

一边的朱由崧也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

什么情况这是!

骆养性的脸也阴沉下来:“大王,您这是要登基了么?”

“天使,这是误会,来人啊!把这个贱人拖下去打死!”

“慢着!”骆养性一把将人拉过来,锦衣卫立刻将人保护起来。

“大王,谋反可是大罪啊!”

“天使,本王……”

“来人,将福王抓起来!”

这前前后后来了一百多个锦衣卫,外面的人听一声令下,立刻都拔出刀,似乎之前都商量好了。

朱常洵彻底懵圈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三天后,八百里加急的快报被送到北京。

福王谋反证据确凿,从福王府里搜出龙袍一件,铠甲十副,又从洛阳搜出五十件甲胄。

一时间,朝廷震动。

朝中要弄死福王的呼声再次到了浪尖上去了。

为什么福王一出事,大臣们就争先恐后要弄死他呢?

这事其实也有前因。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万历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想把皇位给他。

但是这不符合嫡长子继位的传统,大臣们就不干了。

万历年间的大臣都是哪些人呢?

东林党的全部骨干都在万历朝。

于是,这件事大臣们和皇帝争了十几年,最后万历皇帝终于妥协了。

算了,朱常洵同学,你就住洛阳吧,老爸多给你点钱,好好过下半辈子也好。

这就是大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

有了这个前因,那东林党是一直很讨厌福王的,在他们眼里,郑贵妃是要破坏祖规,福王就是合谋者。

眼下,崇祯的朝堂上,一批东林党人已经回来了。

那他们当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扳倒福王,永绝后患。

再加上温体仁温部长在这里添油加醋,京师已经炸了锅了。

于是啊,皇帝在“被迫无奈”之下,拟了一道圣旨。

什么圣旨?

赐福王自尽,凡福王府血脉宗亲一律问斩,且没收福王府全部家产。

崇祯在“悲痛”中拟下了这道圣旨,并且发了一部慰问手谕给其他亲王,意思就是各位叔叔们,你们不要紧张啊,朕刚赐了福王三千顷良田的,朕绝对不是故意针对他,只是他家里都搜出龙袍了,朕也没有办法啊!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办得非常顺利。

福王朱常洵当然不愿意自缢,他奏疏表示自己是冤枉的,但是锦衣卫已经上门开始抄家了,户部的官员已经抵达开始清点家产了。

这一切,好像都是排练好了一样,大家按照流程来走一遍,似乎就结束了。

福王在憔悴中挣扎,不愿意死,他知道,自己不愿意死,谁也不敢动手,因为谁动了这个手,就背上了杀宗室的罪名。

反正福王府有吃的有喝的。

福王以为这样就没事了,但他太低估崇祯的节操了。

崇祯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没有!

几天后,东厂提督魏公公就到了。

魏公公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更没有!

魏公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连杀天启帝的儿子这种事他都敢干,你区区一个福王,算老几?

这一天,魏公公带着东厂的狗腿子们,慢条斯理走了进去。

福王一看是魏公公来了,立刻就开始哭诉骆养性的卑劣无耻。

魏公公听完后,也跟着福王一起骂骆养性的卑鄙无耻。

骂着骂着,魏公公突然很温和地说道:“福王,您看这根白绫,够不够弄死您的?”

福王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

一群东厂的狗腿子就把白绫缠在了福王的脖子上。

福王就在魏忠贤温和的笑容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