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长篇小说

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长篇小说

九剑本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李盛李世民,故事精彩剧情为:流”这个词。一时间,魏征外,房玄龄、杜如晦,乃至李二,原本在低头思索李盛的计策,听到这个称谓,瞬间全都抬起了头。双眼一眨不眨的看着李盛。如果是换一个年轻人这么说,他们只会当成年轻气盛。但李盛,分明就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之人,这人可是真正胸有锦绣沟壑的当世大贤!“公子,此话怎讲?”“公子,......

主角:李盛李世民   更新:2024-01-17 10: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盛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李盛李世民,故事精彩剧情为:流”这个词。一时间,魏征外,房玄龄、杜如晦,乃至李二,原本在低头思索李盛的计策,听到这个称谓,瞬间全都抬起了头。双眼一眨不眨的看着李盛。如果是换一个年轻人这么说,他们只会当成年轻气盛。但李盛,分明就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之人,这人可是真正胸有锦绣沟壑的当世大贤!“公子,此话怎讲?”“公子,......

《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热茶入口,却有一股清凉之气瞬间贯通全身,方才一口气上不来的感觉顿时消散了不少。

接着,十分认真的看向李盛。

“对了,公子……方才所说,针对世家大族之策。这计策出神入化,虽张亮萧何不能比之。不过过在下还是有一疑惑之处,这朝廷先要囤积红薯……嗯,红薯干,同时放风说需要动兵。”

“这一环节,想来是为了瞒天过海,让世家以为朝廷不会干预市面。”

“可是后来再突然放出大量的红薯……这所需耗费的白银不少,对国库的压力怕是很大吧。”

李盛点了点头。

“说的不错,的确有这个因素。但实际上,也无所谓啊,粮食本身……不就是另一种白银吗?”

魏征一怔,还真是这样!

这……高人就是不同,脑子比自己灵活太多了!

“况且有超高的粮价在前,国库的运转甚至可以更加灵活……虽然这个灵活性最好别用就是了。”

“好,好……妙极啊!”

房玄龄也是啧啧惊叹,这公子,智谋真没说的了。

不过接着还是叹息了一声。

“只可惜,这些世家大族……根基深厚,便是有此一局,也难伤其根本,最后世家……多半也还是世家。百十年后,又是他们的天下而已。”

这话,李盛听到,当时就笑了笑。

“一百年后或许会有别的世家出现。但是眼前这些五姓七望之流,还真未必就无敌了。”

李盛的语气。

无比的高绝,虽遥隔千里,却透着对这些世家大族的一种……俯视的居高临下感。

尤其是“五姓七望”,在这神州,就是当今陛下李世民武功赫赫,面对这些家族盘根错节也没有办法处理。

但李盛,直接用了“五姓七望之流”这个词。

一时间,魏征外,房玄龄、杜如晦,乃至李二,原本在低头思索李盛的计策,

听到这个称谓,瞬间全都抬起了头。

双眼一眨不眨的看着李盛。

如果是换一个年轻人这么说,他们只会当成年轻气盛。

但李盛,分明就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做事之人,这人可是真正胸有锦绣沟壑的当世大贤!

“公子,此话怎讲?”

“公子,详细说说!”

“还请公子不吝赐教,受老朽一拜!”

激动之中,房玄龄立刻又要来行个大礼。

李盛眼疾手快立刻一把扶住,“别别方老哥,你再这样我特么该英年早逝了好吧。我说,我说还不行?”

“公子请说,我等今日愿拜公子为师,以求公子之策!”

……

李盛见这群人如此热情还激动的很,拜师都出来了……

但是比起老给自己行大礼这还算好的,只得苦笑接受。

“那便按诸位想的来吧。总之,此事要行却也简单。五姓七望,归根结底……”

李盛来自后世。

五姓七望,这种士族,他可太清楚了。

一是本钱多,二是垄断做官的途径。

还是那句话,此时是唐初,识字率低的要命,科举的功效也没体现出来。

结果是什么呢,有条件供养大量子弟读书的人,就有远远高于寒门子弟的机会,入朝为官。

或者可以说,寒门子弟找不到“门路”,一个都别想做官。

所有权柄都是家里人把持。

外加几乎垄断整个郡县田产。

本钱,权力齐备,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李盛给众人分析了一通,这种大型士族是怎么产生的。

接着,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问题具体是什么。”

“世家,是士族,是门阀。要解决士族,就要让一般人家的子弟也有机会做官,不但要有科举制,还要让尽可能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


简直就是起飞了。

……

接着李盛又为众人介绍了一下其他几样。

鱼虾,都来自附近的河流。

这是北方,不流行吃水产,因为水资源比较匮乏,想吃也没条件。

但李盛表示给村民们支了个小花招,所以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天天吃上鱼。

“今天这条大青鱼都不是我打的,是管老周他们家买的,才五文钱一条很便宜的。不过五文也不少了,属于水产里的精品,口味绝对不差,你们一会尝尝就知……”

李盛话音未落,就发现众人再次呆呆看着自己。

这次李胜直接喷了,这一个个的确定不是人贩子?

怎么没事老盯着人看,有毛病是吧?

李二等人则是震惊。

五文钱,这不就两三块饼子的价钱吗?

在长安相吃同样大小……最少四五斤的这么一条鱼,没有二三十文,小心店家揪你去见官!

便是长安城中比较富庶的人家,一般也就每旬吃一次鱼。

可这村子……???

众人都吸了口气。

不知不觉的,居然富成这样了?!

这村民一个个的比长安百姓还富?

还有没有天理了??

太离谱了!

李盛无语了,算了,这几个山炮要发呆随他们去吧。

反正咱礼数周全,菜给你上了也陪你们聊了。

接着又讲述了一下其他的。

这次总算没有引起什么奇怪的反应。

不过说到玉米的时候。

李二,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皇后,除了魏征还算淡定,这四个人都是双眼齐齐一亮。

“这又是何物?”

“色泽金黄,粒粒如豆……”

“此物想必是稀有难得之物了,用做婚姻嫁娶宴席之用,定然是妙品!”

这次的反应,李盛总算能理解,因为村里的乡邻第一次看到玉米也都是这个反应。

这东西,用来做宴席真不孬!

“这是玉米,不过你们说错了,这东西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亩产也是千斤以上的。”

餐桌上瞬间又是一片沉默。

所有的目光中都只有一句话,

“公子,你这有亩产千斤以下的东西吗??”

“有啊,之前给老李治病用的青霉素,那个肯定没有千斤。”

“……”

“……”

“……”

懂了。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为何这个村子如此富裕了。

别说是让李盛当村长来治理,他只要存在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想不富都难!

……

这一天等了足足将近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后厨方向终于传来一阵香气。

接着,丫鬟将一个炉子提到了前厅,随后……

不知从哪里下手,在餐桌上竟然打开了一块圆形的木板,露出一个空洞来!

众人一下子都惊了,

这餐桌还能长这样?

“公子,这餐桌做成这样是为何?”李二疑惑的看着身旁的李盛。

“哦,这个是方便吃火锅,改装了一下。中间有个洞,下面才好放火炉啊。”

“放火炉?这是要在餐桌上烹制这‘火锅’不成?”

“……”

李盛无语,老李这简直是企业级理解。

“不,老李你听我说啊,首先火锅不是一种菜肴,而是一种吃法。是将一个大锅之中,放上多种香料,然后需要吃的时候才将切好的菜品放下去烹煮。随吃随煮,随煮随吃,这便是火锅!”

“哦……”

众人啧啧称奇,还有这等吃法?

就是不知口味如何……

这个疑惑在众人心头出现,

但是很快,就完全消失了。

一股诱人到极致的热辣香气,从后厨中逐渐飘了出来。

所有人都闻到了这股勾魂摄魄的气息。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

联系到这孩子的生活环境。

从小无人照顾,却能把生活打理的如此美好。

此时他下意识的抬头,掀开珠帘,看向马车之外。

在李盛的宅院附近……

农田之中,有大人在忙着耕种,不知名的庄稼。

有孩童在嬉闹,也有的在朗声读书。

“克明,你来看。”

“陛下。”

“这……陛下,这……”

“克明,你怎么看这个村子?”

李二,此刻十分认真的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也知道陛下是认真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民无饥馑,面有笑容。”

“虽在农田,衣着却十分干净,微臣甚至看到了花纹。”

“书籍昂贵,这里的孩童居然看得起书……”

杜如晦也十分认真的一拱手。

“尧舜之世,不过如此罢了。”

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

李二吸了口气。

不过此时,一个有些微颤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臣妾……想问问陛下,一件小事。”

“观音婢,且说无妨?”

此刻李二心情好到不能再好,现在皇后提什么要求,他都能答应。

“咱们何时……”

“何时能与盛儿相认?”

……

这个问题一出。

仿佛一盆冷水浇到了李二头上。

相认,相认……

他不用转头也知道,杜如晦立刻眼神给了自己一个警告。

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是什么时候。

自己才登基不过二年。

百姓自东汉倒下,魏晋篡权。

后来神州陆沉,经历了多少动荡?

前些时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盛虽然说,宫中的宿卫是支持他的。

李二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即便有不少人支持自己,可政变这种事依然让天下人提心吊胆。

隋炀帝杨广,当年可不就是一场夺嫡大战耗费了大量元气,后来修建运河才力有不逮,开始强征的么。

更不必说两汉的宫廷内斗了。

两晋,更不必说。

一场玄武门,多少百姓回忆起了司马懿夺权之事?

现在谁不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来几百年乱世。

李二只能苦笑。

“观音婢,此事……怕是只能先等等了。”

“你也知道……太子已立,盛儿却这么出色,届时若是……”

长孙皇后怔了怔,低头抽泣起来。

失散了十几年的亲骨肉啊。

她多想和孩子相认,听他叫一声母后……不,叫一声娘亲?

但夫君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她想和孩子相认,但也更怕孩子回了宫,玄武门之事重演啊。

一时间,

因为不能即刻接李盛回宫。

整个马车之内,气氛都十分沉闷。

不过李二的双眼,微微一亮。

“皇后,此事却也不必心急。”

“……哦?陛下可有想法?”

长孙皇后双目微亮,难道丈夫有办法?

却见李二轻轻一笑。

“要正式迎皇子回宫,这做不到。可……盛儿不也说了么,他想做闲王!”

“闲王……陛下的意思是……”

似乎猜到了李二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面上隐隐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之色。

“没错。朕前些时日出游,被一农家少年所救,不图回报,可见此子德行上佳。”

“外加有诸般奇术,利于民生。”

“我就找机会封他做个闲王,让他入长安,不也能相见么?”

长孙皇后呆了呆,随后抱住了李二,轻轻啜泣起来。

李二说完也看向了杜如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要商量着来。

杜如晦思索一番。

点了点头。

“方今陛下登基不久,百姓犹在惶恐余波之中。此时正需要陛下设立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必须与政争无涉,但却要足够讨喜,能让百姓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殿下……正是最佳人选!”

杜如晦考虑问题一向周详,他能肯定,就一定是考虑过各种情况。

“不会引起怀疑猜忌,引起祸患?”

“这便是天公作美,缘分所在了。若是陛下登基了好几年,那么突然设立闲王定然惹来非议。但现在不过贞观二年,百废待兴,陛下有些不守陈规的举措,谁也不会怀疑的。”

李二双眼放光。

那就太好了!

先以义子的名分收了盛儿,再暗中给他安排力量。

如此时日一长,再与盛儿相认,相信也不会引起天下哗然……乃至要改立盛儿为储,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一旦决定的事,轻易不会再变,至于李盛的王府建在何处,反倒是小事,无需多虑。

比起这些……

李二倒是也没忘了今日上午过来,宝剑被一斩而断之事。

这宝剑是他收藏于凌烟阁的,原本是清河崔氏所献,谓之曰天子器,请陛下收下。

对于清河崔氏的礼物……

李二是真不想收,但也不得不收。

不想收的原因,和“不得不收”的原因,其实都是同一个。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

东周开始便绵延下来的千年世家。

但同时,崔氏和整个五姓七望的其他世家一样。

他们根本就不是他李二的人。

而是和李渊,李元吉,李建成这群人一伙的。

这也是李二与父亲矛盾最大之处,也是他软禁李渊至今最关键的原因。

……

昔年李渊建唐,

一切草创,总怕这刚一统的天下,又步了隋朝的后尘。

没有安全感的李渊,选择了同各路门阀世家合作。

所以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血战的前两年,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断掉了寒门士子晋身的机会,同时大加封赏,曾经一天之内封官许愿,口授两千多人。

在李渊看来,

只要自己对这些世家荣宠有加,总不至于再招来反叛。

但李世民的观点,完全相反。

你对他们荣宠有加,就不会招来反叛?

魏武对司马家不够好吗?

两晋对世家门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

结果呢?

国祚五十年都不到,直接衣冠南渡?

所以李世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横竖自己这边的人都是秦琼尉迟恭这些寒门子弟,或者魏征这些文人圈子边缘的山野散人。

自己本来就不是靠这些世家,

打下江山又不靠他们,干嘛给他们好脸色?

但他这么想,自然就不为李渊所喜。

一来二去,如今的李世民,和世家门阀之间表面君臣,实际完全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穿越、历史、系统、作品,围绕着主角佚名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九剑本尊。《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2078章 结束也是开始,作者目前已经写了4182685字。

书友评价

这军事机密的小册子,怎么能给太子这个闲人?还被它弄到了突厥部落去了? 这么重要的东西,根本不该露面。 大唐,拥有无比先进的武器,居然还占不到便宜? 居然,还被打的这么惨? 这些机密,五姓七望在朝中的官员,够资格接触到?并且,告知五姓七望~及时卖国? 唐军,这么先进的武器。居然,没炸死几个突厥人。是不是太儿戏了?

你家在幽州,李世民在长安,天天去你家他飞去的?啥人能这么无知还写书,抄都抄不明白。

好歹看书一场,希望作者文章可以简洁一点,别多数废话,构思不出来可以少更,还有就是不要再出现“这点看来这点李承乾比李盛还强一点”这样的降智情节

热门章节

第119章 这……这岂不是仙术吗?

第120章 丐版望远镜

第121章 效果有些一般,凑合用吧

第122章 这望远镜,太强大了

第123章 做科……科学试验?

作品试读


李二口中喃喃道。

声音微乎其微,没有其他人听到。

但他自己心中却是波澜万状。

烈火煎熬,去芜存菁。

最后得酒中真液。

这岂不就像自己打江山这些岁月?

多少仁人志士,途中变节,叛变,乃至反戈一击……

若非自己心狠了一把,怕是现在连性命也不在了。

何况来看孩儿?

但有些事情,尤其是玄武门之事。

李二却不知该如何向孩儿去说。

李建成再怎么样,也是他大伯啊……

一饮而尽。

这神情被长孙皇后、杜如晦,还有李君羡察觉,也是轻轻一叹。

方才殿下的那番话。

结合陛下这个表情,想到了什么事情,不问可知。

一时间也纷纷埋头品酒,不敢多言。

……

李盛看着李二的神情,似是有些恍惚。

不过喝酒喝的飙泪也是人之常情,李盛也没有在意。

“酿酒如酿人啊。”

“道德经曾云,国家纷乱,有忠臣。但三分钟热度容易,能一生初心不改者又有几个呢。”

“如李建成、李元吉辈,昔年随唐王、亲王起事,反抗暴政平定乱世,也算知晓职责。”

“可是后来呢?哼。”

李盛也喝了点酒。

这一说就进入了键政模式,无所顾忌起来。

点评起当今皇帝,完全没想过“那可是皇帝岂能妄议”这种事,挥斥方遒。

“一个李建成,一个李元吉。功勋没多少,在朝中拉帮结派排挤秦王,反倒是一套一套的。”

“后来武德年间,更是笑死我。突厥人一来,连个屁也不敢放,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一个月能丢几百里江山。”

“就罗艺这种常败将军铁废物,居然也能一直领兵。”

“所以说了,这世道就这样。大浪不一定淘沙,也可能把王八捧到天上。”

李盛越说越上头,几乎有些口无遮拦了。

有些奇怪的是,周遭并没有人让他“慎言”,反而纷纷目光惊讶,有些呆滞的看着他。

这个现象无疑有些奇怪,其实根本不像寻常百姓怕麻烦的反应。

不过李盛现在也是上头了,还真没主意。

……

其实前世李盛看隋唐历史,结合他在公司学校里的经历,就觉得这两个鸟人十分眼熟。

哪个团队里没有李建成李元吉这种人?

看着史书真能被这两个鸟人气死。

此刻也不管那么多了,就是要重拳出击!

“要我说,就是唐王李渊问题也不小。能立这种怪胎当太子,我看真是老糊涂了。”

“恢复九品中正制,对五姓七望献媚,不让寒门士子入朝——这是嫌刚打的江山烫手,又想来一波天下大乱了?”

“还好秦王够狠!”

“杀了这两个国祸,镇压异心门阀,挽救了大唐!”

说到这,李盛想起几个史书中的小细节,不由微微一笑。

“结果百姓嘴上不说,谁适合当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秦王在玄武门举事,宿卫的士卒直接假装没看见,不予阻拦!哈哈!”

“所以各位也不必那么悲观,要知道……”

“君如舟,民如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统御万里波涛的,终究是为民请命的皇帝!”

李盛键政完毕,

兴头过了,突然也清醒过来。

尼玛,我刚才干了什么。

我在几个没见过几次的客人面前,大谈朝中政变的事?

这几个货不会举报我吧?

李盛一下子还有点慌,虽说自己也不怕举报——当了这么多年猎户,想跑路还不容易?大不了去西域,照样当个富家翁不成问题。

不过就算不举报,传出去也有社死的可能性啊。

毕竟民间三观还是比较朴素的,跟自己这种,在网络时代见惯风云的新青年不一样。

李二干的再漂亮,那俩人好歹也是他兄弟。

就这么杀了,始终有人觉得手足相残不好。

自己这么叫好,到时候可能会被村里的邻居们议论啊。

一时间有些心虚,李盛只好喝酒掩饰,不去看众人的眼神。

但……

半杯酒下去。

李盛却发现,这几人都愣愣的看着自己。

老李还有他夫人,还有老杜,以及这个青年……

四人全都眼眶红红的。

李二此刻感慨万千。

他杀了亲兄弟,囚禁生父,平生就怕无人理解。

无论在朝在野,这件事私底下,谁不非议他几句?

可是万万没想到。

多少年素未谋面的孩儿,却是站在自己一边……

长孙皇后也激动啊。

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啊!

……

至于杜如晦,他简直都要当场哭出声了。

玄武门之变,他是主力策划者!

天下有几人能理解,

他们这群人之所以政变,真不是利欲熏心,乃是为苍生求活?

为秦王策划政变,谏言秦王杀死同胞兄弟。

因为这件事,杜如晦早已做好了背上万世骂名的准备。

谁知这个还未与陛下相认的殿下,居然能理解自己。

更明白他们的用心。

对于此刻的老杜来说,他仿佛不再是朝中重臣。

此刻,他脑海里只有一件事。

此子可立储!

若是有朝一日,这殿下真被立为储君,登基执掌……

他老杜没说的,

古人云,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是也!

……

只有李君羡十分惊诧。

卧槽,我特么出身勋贵之家,从小饱读诗书。

可玄武门这件大事,自己也只是被裹挟而已。

从来没想明白过,只觉得李二比那两个值得追随。

但是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谁知道,陛下遗落在外的这位殿下,明明是猎户出身。

不仅幼龄便凭着自己活了下来。

这见识,这思虑,更是比自己强了不知多少倍,在他看来完全是朝中魏、房这几位重臣的水平啊。

这人和人差距也太大了吧?

殿下别说比自己了,怕是天下的青年才俊加起来都未必赶得上啊!

……

许久过去,李二终于平复了心情。

李盛看着几人神情激动。

心里大约猜测着,可能这几位也是李二的支持者吧。

于是放心了不少。

唤来棉儿斟酒。

李盛再次端起酒杯,笑道,“今日所言,颇有悖乱之处。几位可不要外传啊。”

“万一被皇帝听见,搞不好小生可就得跑路了!”

李盛这么一说,李二顿时哈哈大笑。

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