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楚榆戴东林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籍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楚榆戴东林是古代言情《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舒甯”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斤夜明砂!”戴东林漆黑的眼里带着三分笑意,“小榆木,夜明砂是什么?”楚榆自动忽视“小榆木”这磕碜的称呼,没好气道:“蝙蝠的粪便,要吗?要的话我称二斤给你!”戴东林碰一鼻子灰,更来劲了,掐着烟说:“谁说要劫财来着?老子要劫色!”这人的脸皮之厚完全超出她的预期了,楚榆快喷火了:“劫色?说吧!要我怎么配合?”......
《畅销书籍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彩片段
“楚榆,今天休息一天吧?”邓芳萍提议。
看日头才八九点的样子,邓芳萍已经把家里收拾妥当了,衣服晾起来、猪食煮好了,院子里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据说还下过地,给地里的水稻浇了一遍水。
楚榆拒绝了,二舅妈这么勤快,她这个做晚辈的哪好意思偷懒?
有钱赚就多赚点,等没钱赚的时候,多的是时间躺着。
邓芳萍只得帮她把三百斤夜明砂搬上自行车。
隔壁赵家媳妇瞥了眼楚榆那鼓鼓的胸脯,和不堪一握的腰肢,意味深长地笑笑:
“呦,小江他娘,你这外甥女去哪呢?怎么天天往外跑?”
赵家媳妇直勾勾盯着楚榆后车座。
最近几天,她就发现舒老二家几个孩子爱往山上跑,每次都带着麻袋去,回来时那麻袋里装满了东西,隔日,舒老二这外甥女就会拖着麻袋出去。
这赵家媳妇跟舒大嫂处得好,俩人常常躲在一起说闲话,跟邓芳萍虽然也没交恶,可邓芳萍一向躲着她走,不爱搭理她。
人家主动说话,邓芳萍总不能不搭理。
“去县城。”她含糊道。
去县城?赵家媳妇嗤笑一声,觉得这事有鬼,前两天她回娘家还看到这小蹄子往西边去,这哪是去县城啊?明明是去市里!
天天拖着几麻袋东西去市里,难不成这山上藏了什么金疙瘩,能换钱?
赵家媳妇眼珠子滴溜一转,就惦记上了,等楚湘再带着弟弟妹妹去山上,赵家媳妇就把闺女叫来了。
“你跟着他们,看他们到底想干嘛,干得好,娘给你钱买冰棍吃!”
她闺女点点头,偷偷摸摸跟在三人后面往山上去了。
楚榆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盯上了,她骑车出了村子就有些后悔,连着两天的劳累,腿酸痛的厉害,骑了几步路就累得够呛,只能下来推着走了。
楚楚马上就要做手术了,照这速度一百块钱是凑不齐了,只能回周家村找周建安要了。
汽车的发动机声由远及近,一辆军绿色吉普车从楚榆身边驶过,带起尘土飞扬。
石子路就这点不好,尘土大得很,每次有车路过,楚榆都吃一嘴土。
“咳咳!”她伸手扇了扇,这土大的她都看不清路了。
往前走几步,那吉普车忽然横在她面前,楚榆心说该不会遇到打劫了吧?
一个高瘦的男人从车上跳下来,短发、眉眼锐利、鼻高唇薄,唇边带着戏谑,说话吊儿郎当的:
“打劫!”
楚榆一眼就认出他来了,装瘸子骗她的王八蛋!
但同时也是买了她100个鹌鹑蛋的大金主。
要说楚榆开公司这些年,有啥心得体会,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人混归混,可买了她100个鹌鹑蛋也是真的,看他这派头非富即贵,自己没必要得罪他。
但不得罪,不代表要捧着,楚榆差点没把白眼翻上天。
“要钱没有,只有三百斤夜明砂!”
戴东林漆黑的眼里带着三分笑意,“小榆木,夜明砂是什么?”
楚榆自动忽视“小榆木”这磕碜的称呼,没好气道:
“蝙蝠的粪便,要吗?要的话我称二斤给你!”
戴东林碰一鼻子灰,更来劲了,掐着烟说:“谁说要劫财来着?老子要劫色!”
这人的脸皮之厚完全超出她的预期了,楚榆快喷火了:“劫色?说吧!要我怎么配合?”
她眼波盈盈,含嗔带怒的模样让戴东林心里痒得厉害,心脏猝不及防地猛烈跳动着,他咳了一声,转过头,怕眼神太有侵略性吓到她。
四块钱听着少,可架不住购买力高啊。
八十年代初,人们还没体会到什么是通货膨胀。
大米一毛五,猪肉要票才一块一斤,县城职工工资才二十,去大城市打工,一天赚一块,结婚随份子也就两块三块,能随五块十块的都是大钱了。
所以说,四块钱可一点都不少,算是开了个好头。
楚榆心情雀跃,骑车在县城转了一圈,改革开放的风虽然吹到了县城,可人们的观念还没扭正,很多人视个体户为猛虎,谁家要是干个体了,甭问赚多少钱,都是鄙视链的底层,说出去叫人看不起。
不过观念都是会变的,再过几年,进入九十年代,人人都知道个体户能赚大钱,辞掉工作,下海经商成为时代潮流,到那时候,再也没人会看不上个体户。
街上零星有几家铺子,多是小吃铺,卖的是包子、饺子、面条,拐了两条街看到一家服装店,以卖草帽、凉鞋、衬衫为主,款式老旧,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陈货,种类也少,不成气候。
倒是农贸市场有不少推车卖菜的摊贩,挨挨挤挤,但卖的都是青菜、占瓜、茄子之类的,品相不算好,个头也不一样大,一看就是自家种没吃完的。
转了一圈,楚榆心里也就有数了。
路过一家生肉铺,门口摆着的小黑板上写着,猪肉不要票售价一块二,她这四块钱有点捉襟见肘,楚榆到底没舍得,最后只要了点猪下水,猪下水才两毛多钱一斤,又不要票,吃不起猪肉,吃猪下水打牙祭也是不错的。
二舅家的窝窝头她实在吃不习惯,又买了两斤面和两斤米。
大米要票是一毛五,面粉一毛一,楚榆没有票就贵些,连两斤多猪下水,拢共花了一块钱。
夏日午后,阳光炙烈,村里很是安静,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
楚榆一路都没遇到几个村民,等她把车停在二舅家门口时,二舅和二舅妈推门出来。
俩人午睡刚醒,农村人起得早,干农活也累得慌,中午日头晒人就得睡一觉,等日头过去凉快一些,再下地干活。
舒爱国看到外甥女也就放心了,“你二舅妈刚才还在念叨你,怕你在路上出事,没法跟你妈交代。”
二舅妈邓芳萍笑笑,“你第一次做买卖,我这心里总是不放心。”
做舅舅舅妈的能到这份上,也就够了,楚榆擦了把汗,把挂在大杠上的东西拿下来,才笑道:
“让舅舅舅妈挂心了,我买了点猪下水和米面,咱们晚上改善一下伙食。”
舒二舅妈一愣,显然没想到外甥女这么会做人。
家里有半年没吃过米面了,以前在生产队时,大队里分了粮食,舒二舅第一时间就把米面拿去换了粗粮,换粗粮才能撑到下一年。
现在自己承包了地,干活比从前更卖力,可惜这两年年景不好,庄稼没啥收成,过的还是一贯的苦日子。
原想着外甥女来了,家里粮食不够吃,少不了要饿肚子的,正愁的不知如何是好,楚榆就买了这么多吃的贴补家用,直接叫他们从窝窝头升级成大米白面了!
舒二舅妈喜出望外,“楚榆,你这是……赚到钱了?”
舒二舅也不敢相信,“真有人收那夜明砂?”
“有的,二舅,听人说市里收购价格更高,我打算一会就去铲夜明砂,趁日头好晒干了明天去市里卖,顺便再去看看我妈和楚楚。”楚榆说道。
舒爱国很高兴,外甥女知道赚钱,做事也比从前靠谱,小小年纪就能把这家撑起来,叫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连带着也就没那么担心,舒蕙离婚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
舒二舅妈打了盆井水过来,“热坏了吧?快洗洗!我还说你今天肯定卖不出去,就不用帮你铲夜明砂了,谁知楚湘说,卖不卖出去都先备着点,也不费事。这不,她带着芸芸和小江去山上铲夜明砂了,早上就铲了四麻袋,估摸着下午只多不少。”
冰凉的井水镇得楚榆通体舒畅,她头一次感受到有弟弟妹妹的好处。
舒二舅妈把大肠拿去洗了,农村人舍不得用面粉洗猪大肠,用的都是草木灰。
等二舅妈把大肠处理干净后,楚榆撸起袖子去了厨房,干煸肥肠并不难炒,难的是没有调味料。
厨房只有半瓶白酒,一小瓶油,一包盐,墙壁上挂着干大蒜和干辣椒,还有叫不出名的干叶子。
也难怪这时候乡下人食材单一,其实乡下物产丰富,吃的一点不少,水里游的,田里种的,天上飞的都能吃,问题是山关村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能吃的食物都不大适合清蒸。
好比水里的鱼,山关村和周家村的鱼都带草腥味,祖祖辈辈试验过多次,那些个草鱼蒸出来一股子怪味,适合清蒸的鲈鱼和鳜鱼并不常见,就算有,以这两种鱼的价格,吃不起饭的乡下人也不会买来吃。
没有调味料,又舍不得放油盐酱醋,尤其舍不得放油,这菜能好吃才怪。
放了葱和生姜同猪大肠一起煮,没有大料和料酒,就用二舅过年都没舍得喝的散装白酒。
“舅妈,香叶桂皮八角花椒这些没有吗?”
邓芳萍心痛得像死了周建安似的,盯着那少了一厘米酒的酒瓶子,打起精神道:
“没有,”邓芳萍取下墙上的叶子,“咱们山关村村民都用这个调味,不知道学名是什么,但能去腥提味。”
楚榆抓了一把放进去,煮了一个多小时,切段入油锅干炒。
倒油时,锅中滋啦一声,邓芳萍差点心脏病复发,无论如何都不肯让她自由发挥了。
再发挥下去,钱没赚到,家底先给糟蹋没了!
楚榆笑笑,记忆中小江跟人下河洗澡,摸了两条鱼上来,回家被二舅妈好一顿说,摸这玩意回来,鱼刺多处理麻烦,还得费油去炸,鱼不要钱,可油金贵,吃不起饭的人哪舍得吃油,大舅妈心疼油属实是正常的。
小江和楚楚几人在山上边馋夜明砂边玩,走到家门口,远远闻见一股子奇异的香味。
“大舅家又吃肉了!”小江丧气地说。
芸芸鼻子尖,“我怎么闻着像咱家厨房冒出来的?”
小江撒腿往家跑。
楚湘看见自行车就知道她姐回来了,娘和楚楚都不在,白天就她一个人寄住在舅舅家,心里多少不踏实,看到姐姐就高兴了。
“姐。”
“回来了?洗手吃饭。”
楚榆把他们铲回来的五麻袋夜明砂摊开晾晒,乡下人一天吃两顿饭,这会子也才四点多,日头高高的,晒到明早就能干了。
楚湘瞥见桌上的干煸肥肠和白米饭,眼都亮了,舅舅家的饭菜实在没啥油水,她顿顿吃不饱,大肠不如猪肉好吃,却到底有点油水,再说这干煸肥肠炒的油花花的,一看就很入味,拌着白米饭贼拉香。
楚湘去拿碗筷盛饭,芸芸带小江去洗手,一家人到底吃了顿饱饭。
隔壁舒大舅一家也闻到了香味。
舒建党放下筷子,蹙眉道:“我怎么闻到猪大肠的味道?该不会是老二家吃的吧?”
“穷成那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养舒蕙母女四人,你以为他还有钱吃猪大肠?”舒大嫂满脸鄙夷。
“优秀?如果你的优秀是指破坏别人家庭的话,那我妈还真不如你妈优秀!”
“你……”许依依气红了眼。
舒蕙不想跟她废话,但凡戴琴雪会为别人考虑,就不会做小三逼周建安离婚了。
“爸,欠条是你打的,给句准话吧!这钱给还是不给!”
或许是建安的吉普车过于显眼,村里人都知道舒蕙回来了,围在周家门口看热闹,不时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周建安是要面子的人,离婚就够让他抬不起头的,哪能忍受这一出?
偏偏舒蕙还下猛药,冲着外头的人群喊道:
“各位叔叔婶婶、大爷大娘,我在周家村生活了十八年,也算你们看着长大的,虽说我娘跟周建安离婚,将我们赶出周家村,可走出去,我也自认是半个周家村的人。不知道各位叔婶爷娘认不认我这个后生?”
村里人都是看着舒蕙姐弟四人长大。
周家村就这点地方,孩子们撒丫子乱跑,不是去这家玩就是去那家逛的,村里人是看着她从襁褓婴儿,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经常感慨这时间过得太快了。
自建国以来,周家村就没有一家闹过离婚的,农村人吃饭过日子都成问题,哪来那么多花花肠子想别的?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走上离婚这条道。
周建安这个大学生学成归来,就开了周家村的先例,也算叫人开了眼界。
离婚时,舒蕙二话不说带妹妹跟亲娘走了,宁要讨饭娘不要当官的爹,村里人对她都竖大拇指,觉得这孩子厚道,有良心,有骨气!
周建安是个甩手掌柜,没带过一天孩子,舒蕙能长成这样,完全是舒蕙的功劳,就这样周建安还不念舒蕙的好,把这么好的闺女往外推。
东边的周老三媳妇是个直肠子,当下就站出来:
“舒蕙,你跟我闺女是小学同学,婶子看着你长大,肯定认你!”
“认的!哪有不认的道理?”
“肯定认,你跟我亲闺女没两样!大娘前天做梦,还梦见你小时候去我家后院摘葡萄呢。”
农村人本性善良,对原主母女也很宽和,哪怕周建安才是土生土长的周家村人,且还是正牌大学生,村里人都没有偏袒他。
舒蕙感激这些长辈对原主的爱护。
“谢谢各位叔婶爷娘,我妈教过我,做人要知道感恩,你们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
她拿出周建安签的欠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离婚那天的事,各位长辈都是看在眼里的,说好了,我们姐妹三人跟着我妈,我爹支付我娘一千块的费用。”
“各位可别认为一千块很多,这是我妈这些年供养我爸花的钱,周家没有钱,就写了欠条。原本我想着,家里要是没钱,我就多宽容几日,可我妹妹眼睛做手术要交八百块钱,我跟我妈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只能回来找我爸讨要。”
“可他竟然想把这笔钱给赖掉!提都没提楚楚手术的事,我就想问问各位长辈,你们见过哪个当爸的是这样的?”
舒蕙一声声的质问扣在了各位长辈的心里。
别说是周家人,就是他们这些不相干的长辈,听说楚楚眼睛做手术,都是很担心的。
眼睛是寻常部位?
八百块要是能治好楚楚的眼,那真不亏!
周建安怎么想的?
替城里人养女儿,把人家女儿养的娇滴滴,却对自己女儿不管不问。
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可卖夜明砂赚的是辛苦钱,九块钱的东西克扣她一块五,这就跟咬了她一块肉没区别,让她越想越心疼。
戴东林也皱了眉头,他夹着烟俯身拨动秤砣,眯眼一打量。
“同志,你是不是看错了?这明明是三百斤,你再仔细看看!”
自小就只有他戴东林阴别人的份,哪轮得到别人阴他?即便他跟楚榆还不是男女朋友关系,但他把她当成自己人,就不能叫她吃这种闷亏。
戴东林这话是给了小汪一个台阶下,这种事层出不穷倒也不算什么,做人不要太绝,只要对方接得住梯子往下爬,大家还是能和和气气的。
然则小汪被安排来做过秤这种肥差,少不了家里关系运作,但要说起工作经验和人情练达,他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他才工作两个多月,还不懂什么叫顺杆爬。
哪怕他同事一直在边上给他使眼色,暗示他这人不好惹,他都没看出来同事的意思,依旧昂着下巴说:
“哪里看错了?就是二百五十斤!”
小汪眼神不友善,戴东林略一想就明白原因了。
这是暗恋不成,反生妒恨了?
没想到自己帮她来德阳还帮了倒忙,不过这丫头也够招人的,看着小汪那愤愤不平的眼神,就好像她撬了他祖坟似的!
戴东林被气笑了,“行,你把你站长叫来,我倒要问问他,你们德阳中药收购站的秤是不是跟国家标准不一样?怎么同样的东西到你这秤上就缩水这么多!
这年头不管哪个厂,最吃香的职业就是“过秤员”了,过秤员掌握着“生杀大权”,油水可不少,小汪平时没克扣老百姓的斤重,可老百姓怕事,又要靠他们吃饭,都不敢闹大,狐假虎威吓一吓就很管用。
戴东林却不一样,他不仅不怕,还硬气地要找站长。
这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戴东林话出来后,后面几个排队的大爷也跟着嚷嚷:
“中药收购站克扣的太狠了!每次都来少算十几斤!真黑!”
“你们就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
“克扣几斤就算了,克扣人家五十斤,真过分!”
那几个工作人员也慌了神,这男人看着就不像能忍气吞声的,保不定真认识站长,事情要闹大了,别说油水,他们的工作只怕都要黄了,要是被人发到报纸上当典型批判,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都怪小汪惹出这档事来,他们平常克扣人家东西,只敢叫人出出血,小汪倒好,直接让人大出血,这人家能让吗?
同事怪小汪不懂事,不会做人,连忙拉住他,对楚榆赔礼道歉:
“您好,是小汪看错了,确实是三百斤不假,我这就给您开单结账!”
小汪还要说话,被同事拦了回去。
这套说辞挑不出错,人家咬定是看错数字了,就算把事情闹大,也会不了了之,楚榆拉着戴东林的胳膊,低声道:“算了,咱们走吧!”
她小手拽着他胳膊,粉嫩的一截手臂看得戴东林喉头干哑,自然说什么听什么。
楚榆数好钱,推着车走到不远处的阴凉地,拿出帕子来擦汗。
微风徐徐,她香腮粉嫩,戴东林心说这姑娘简直是往他心口长,哪哪都中看,连汗都带着香甜的气味。
戴东林殷勤道:“你要是担心他下次为难你,我去帮你打个招呼。”
楚榆摇头,“不用,我这夜明砂也卖不了多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