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巨作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排骨”的《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史上的那个猛将并没有真正地谋反!刘闪觉得,自己应该设法保住他,只是不知道是否来得及,毕竟两地隔着几百里难行的蜀道。刘闪跟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多少了解一些公元234年之后的历史:诸葛亮灵柩回成都的路上,大汉失去了魏延这名勇猛的大将;此后,姜维为抵御曹魏,又进行了11次以攻代守的北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关入蜀,攻克绵竹后,刘禅未作抵抗就投降。“蜀中无大将,廖化为......
《畅销巨作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刘闪毕竟不是真正的刘禅!刚才,吴太后的眼神确实可怕,他担心露出破绽引来杀身之祸,收好诸葛亮的遗表后,赶紧逃出大殿,黄晧则在后面紧跟不舍。
刘闪慢慢地平静下来,无奈地接受了自己是刘禅这个现实,但他不想做个“扶不起的阿斗”,更不想坐以待毙,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如今,诸葛亮刚刚去世,而历史上的那个猛将并没有真正地谋反!刘闪觉得,自己应该设法保住他,只是不知道是否来得及,毕竟两地隔着几百里难行的蜀道。
刘闪跟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多少了解一些公元234年之后的历史:诸葛亮灵柩回成都的路上,大汉失去了魏延这名勇猛的大将;此后,姜维为抵御曹魏,又进行了11次以攻代守的北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关入蜀,攻克绵竹后,刘禅未作抵抗就投降。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刘闪自然不会陌生。在大汉后期的多场战役中,姜维的手上已经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80的廖化为先锋,可见当时人才之匮乏。
现在,刘闪对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既看不懂诸葛亮的遗表,也不认识朝中的大臣,更不知道自己可以信任谁,只能想到曾经学过的《出师表》中的话: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走出几步后,刘闪突然停下脚步,模仿电视里的口吻对黄晧说道:“给朕找个避静的地方,传向宠来见朕!”
刘闪不了解皇宫内的布局,只能说“避静”的地方。黄晧明显愣了一下,他既听懂了刘闪的话,也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赶紧躬身说道:“陛下,宣室殿可以吗?”
“可以,引路!”
“诺!”
宣室殿,类似于后世其他朝代的“御书房”。刘闪等了大约一刻钟,一位年近40,浓眉大眼,身体极为硬朗的男子步入殿内,叩拜后被刘闪扶起。
“将军,你现在身居何职?”刘闪问道。
刘闪用了“将军”这个词,并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因为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将军”是对所有武将的尊称。
“陛下,建兴元年,末将被封为都亭候,后来升任中部督;自丞相北伐以来,末将一直管理宫廷宿卫军,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全。”
向宠说得极其明白,他现在的职位,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御林军统领”,刘闪点点头后正色说道:“向将军!我……朕有件重要的事情,只能由你去办!”
“臣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将军!事关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刘闪严肃地说道,然后在向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向宠闻之并不惊讶,迟疑片刻后说道:“陛下,即是如此,若能发道圣旨,末将定保万无一失!”
“圣旨啊……这个……应该怎么写呢……”刘闪有些为难,他确实不知道如何发圣旨。
“陛下不必亲自动手,可以口述,让黄晧代写,再加盖玉玺就行!”
原来这么简单,你早说嘛!
刘闪心头一阵窃喜,急忙唤来黄晧写好圣旨,由向宠确认无误后,他钦点了几名最得力的护卫,迅速骑上快马离开皇宫。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能否救下他,能否改变历史,此举究竟是对是错,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做皇帝真好!所有事情都“动口不动手”,夜里还有不同的妃嫔暖被窝,刘闪很快就喜欢上了皇帝的生活,虽然是被后人唾弃的亡国之君。
天已微亮,刘闪想尽快熟悉皇宫各处,突然一名内侍前来报告:“陛下,蒋琬和几名大臣有急事求见!”
“蒋琬?急事?”刘闪自然听过蒋琬,知道他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也想起黄晧曾说过的“永安急表”,急忙说道:“宣!”
几人进殿行礼后,最靠前的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永安太守巩志急报:东吴以全琮为主将,孙桓、周舫为副将,引兵三万,在永安城外三十里下寨,动机不明!”
刘闪不知道这几人分别是谁,他们行礼时也未自报名字,刘闪不知如何处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陛下,我与吴国虽有盟约,孙权此举实在险恶,不可不防啊!”
“陛下,永安城中仅有两千军士,如何抵挡东吴三万大军啊?”
刘闪本来就是重庆人,自然知道他们口中的“永安城”,它位于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代巴东郡与吴国接壤的边防重镇。
据说,诸葛亮和姜维都在此城布署了一万精兵,直到刘禅投降时也不曾撤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白帝城托孤”不会陌生,它又称“永安托孤”: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就病死于永安宫。
刘闪怕露出破绽,不敢问几人的姓名和官职,更不愿做一个丢失城池的无能昏君,赶紧问道:“莫非……东吴欲取永安?”
“陛下,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一定是东吴探子得知丞相新亡,想趁我北伐大军未归,直取永安!”
刚才说话的大臣呈上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极为简单,刘闪有些失望,不能完全认识上面的字,于是指着地图问道:“这几处,是否驻有兵马?”
“陛下,朐忍、羊渠、汉丰三县并未驻有兵马,不过,李丰手上的征粮队有两千人,他们正在巴东郡。”
“相父新亡,永安空虚,但我不能向东吴妥协!”刘闪郑重地说道:“令李丰率征粮队,火速进驻永安;令巩志,如果全琮攻城,务必死守!”
“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安排!”
几个不知名的大臣领命而去,刘闪想到四千兵卒很难抵挡三万大军,必须得增加援兵才行,急忙说道:“慢着!”
几人赶紧返回,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永安城位于益州东部的巴东郡,与吴国的建平郡接壤;由于与吴国有盟约,周围几百里都没有布署兵马。
此时,唯一的兵马,就是诸葛亮的十万北伐大军,他们正在撤回成都,这会儿估计还没回到汉中。
刘闪还是觉得,必须让一部分北伐大军前去支援,至于能否赶上,那只能听天由命了;既然要派大军去支援,肯定需要一个统兵之将吧!
想到此处,刘闪大致询问了北伐军中的将领,以及他们的官职大小,然后欣喜地说道:“升姜维为卫将军,令他引兵五千,火速救援永安城。”
“陛下,姜维没有军功就升任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职位已在众多将领之上,恐怕难以服众啊!况且,姜维原是魏国的降将,臣担心……”
“陛下,要不,派吴懿,张冀……”
“不,就派姜维!”刘闪已坚决地说道:“相父将毕生所学传于姜维,意在让姜维承其遗志,升他为卫将军合情合理。再者,丞相看人不会错,朕也相信姜维的忠心!就这样!”
几名大臣还想争辩,刘闪怕说话太多露出破绽,于是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几人只好依言而行。
“向将军!把刘璿带下去!”刘闪冷冷地说道,转过头又对刘璿说道:“如果城破,你不要再回皇宫!好好保护好你娘,永远做个平凡的百姓,不用为我报仇!”
“父……”
“不用说了!”刘闪大声打断刘璿的话,示意几名宿卫兵将刘璿带离城头。
刘闪轻轻地捧着李昭仪的脸说道:“昭仪,如果我能侥幸活下来,一定让你成为真正的昭仪!如果……”
“将军!我再也不会离开你!”李昭仪紧紧抓着刘闪的手,生怕他会突然消失:“我说过,只要你不嫌弃我,不打我,我会永远跟着你!我此生只做是你一个人的昭仪!不论是生还是死!”
刘闪冷眼盯着城外的一万多兵马,深吸了一口气,猛地甩开李昭仪,一个响亮的耳光拍在她的脸上:“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你配做我的女人吗?给我滚!”
李昭仪愣了愣,她没想到刘闪会打自己,捂着火辣辣的脸颊,泪珠如同雨点般滑落,恨恨地瞪着刘闪,咬了咬牙,头也不回地离开,刘闪赶紧令两名宿卫军跟了上去。
看着李昭仪大哭着跑开,刘闪轻叹了口气。
正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这个李昭仪性子刚烈,这样做,或许能救她一命!女人并不属于战争,也不应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向将军,你也下去吧!”
“陛下……”
“向将军,你武艺高强,希望你能得遇明主。今,叛军势大,城池早晚会破,不宜再做无谓的牺牲。去吧,让城上的百姓全都离开……”
“陛下,不必悲观!或许会有转机!”向宠欣喜地指着城南说道:“陛下,你看:左侧应该是关将军的兵马,右侧,好像是无当飞军的战旗!”
“无当飞军?关将军?”刘闪疑惑地抬眼望去,那支万人大军已至城外两里,左侧那面黑旗上,确实是一个篆体的“关”字,右侧的战旗黑底白纹,似乎是某种动物的图腾。
“难道……真是关索将军回来了?”刘闪揉揉眼睛,却见这支部队停了下来,刘永和刘理的快马信使正在向其靠近。
关索确实回来了,回来得正是时候!
刘闪欣喜之余,却有更多的担心:或许对于关索来说,刘禅、刘理或刘永,任何一个人做皇帝都无所谓,他们都是大汉刘氏的正统血脉。
现在的关索,他只不过是“破虏将军”,如果他转投刘永和刘理,事成之后,至少能封个“三公”将军!只要他愿意,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刘闪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快马信使回到营中之后,刘理、刘永的兵马后退了两里,关索的万余兵马将成都城重重围困,刘闪无奈地闭上眼睛。
城下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
关索大手一挥,鼓点突然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四门的兵卒,如狼似虎般往城外的叛军扑去。
刘永和刘理见状大惊!
二人本来已经跟关索谈好条件,没想到关索假意领兵攻城,控制住四面的城门后,却突然倒戈!
刘闪见状欣喜不已,赶紧令人打开城门,几名老将领着三千多兵马进城后,关索率几名年轻的小将一路掩杀,不到一刻钟就生擒了刘永和刘理,叛军瞬间就被击溃,跪地乞降者多不胜数。
刘闪勉强认得战旗上的几个篆体字,却不识几名老将的姓名。
几人行礼之后,刘闪才得知,领兵入城的几名老将分别是马忠、吕翼和罗蒙;领兵冲击叛军的分别是王伉、阎宇、霍戈;其中,生擒刘永和刘理的二位小将,分别是罗宪和吕祥。
“向将军,这个马忠……何时投效我大汉了?”刘闪疑惑地问道。
向宠愣了愣,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解释道:“陛下,这是误会!就“孟光”、“李膺”一样,都是重名,我大汉也有一个马忠!”
“哦?竟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刘闪半信半疑地说道。
“陛下,确实如此!”向宠解释道:“吴国的“马忠”,他是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督吕蒙攻我前“前将军”关羽时,马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关平、都督赵累等人。”
刘闪点点头,向宠继续说道:“我大汉的马忠将军,本名狐笃,字德信,被先帝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时,曾以马忠为门下督;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叛乱后,马忠任牂牁郡太守;马忠在任职期间曾,曾剿灭夷首刘胄的叛乱,现在是牂牁郡的第四任庲降都督,深受南中百姓的爱戴。”
“原来如此!”刘闪点点头,又仔细地打量着另外几个陌生的官员。
关索前往越巂郡平乱时,曾收到过刘闪的书信,要求他平定叛乱之后,将南中地区主要的官员送回成都。
刘闪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南中的开发。刘闪认为,很多事情必须亲自向他们交待,这样才不会出差错。
叛乱终于平息,刘闪长舒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命不该绝!如果关索晚到一个时辰,成都城必被攻破!届时,坐在这龙椅上的,还不知道会是谁!
承德殿。
“今,关索将军南中平乱返回,招募无当飞军六千人,及时平息成都的叛乱;鉴于这些大功,朕决定升任关索为“征南将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关将军之勤王大功,定当重赏!臣等皆无异议!”
刘闪点点头,目光如炬,冷冷地说道:“刘永、刘理二人起兵谋反,此乃死罪,按律当斩;朕决定,依照大汉律法,明日城南斩首……”
“陛下……”黄晧入殿后惊慌失措地说道:“陛下,吴太后她……她……”
“有话快说!”刘闪听到“吴太后”几个字,一股无名怒火猛地升起。
“陛下!吴太后自行入狱!她……她现在跟刘永、刘理关在一起……吴太后还说……说……”
“她说什么?有话快讲!”刘闪不悦地喝道。
“陛下,吴太后说,若要处斩她的儿子,她就碰死在狱中;若是要将她的儿子收押,就将她一同收押!”黄晧惊恐地说道。
“陛下,吴太后身份尊贵,她铁了心要保住刘永和刘理,此事……还请陛下慎重而行!”
“陛下,刘永、刘理罪当斩首,但是……若真逼死了吴太后,恐怕……唉……”
“陛下,我大汉以“忠”、“孝”为立国之本,切不可意气用事!若陛下做事有违孝道,必遭天下人非议,各界名士,再也不会前来相投!”
刘闪自然知道,这个时代的人特别看重“孝”道!当年,孙策欲斩魏腾之时,其母就以跳井相逼,孙策无奈之下,这才赦免了魏腾。
如今,吴太后又以死相逼,给刘闪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刘闪确实有点骑虎难下。
“蒋大人,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理?”
“陛下,既然吴太后出面相逼,陛下绝不可违了孝道;依臣之见,可削去了二人的“王”爵,将其贬为的“内乡侯”爵,削其食邑,然后将二人放归属地,再派宿卫兵严加看管。”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刘闪冷冷地问道。
朝上短暂议论一番后,皆赞成蒋琬的处理方式,刘闪只得依计而行。
刘闪无奈地叹了口气,不想再考虑此事,他环视众臣后说道:“诸葛丞相的遗言中,曾有“不立祠”的愿望。然,这次叛乱牺牲了很多的宿卫军和百姓。在朕看来,不论是相父还是普通百姓,这些人都是为了大汉而死,这些人都应该被历史铭记!”
“陛下的意思是……”
“这些天,各地的百姓都向朝廷请愿,希望能为诸葛丞相设立祠堂;朕决定,追封诸葛丞相为“忠武侯”,在成都兴建“武侯祠”,专为祭奠诸葛丞相!”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毕竟诸葛丞相有“不立祠”的遗言……”
“另外……”刘闪打断谯周的话,继续说道:“朕决定,在成都城南建立一座“大汉英雄纪念碑”。不论是统兵的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卒或百姓,只要为大汉捐躯的人,碑上都要篆刻其姓名!并由专门的史官记录其生平事迹,以供后人百世铭记。”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朕,并非与诸位商议!而是告诉诸位朕的决定!散朝!”
刘闪说罢,拂袖而去,殿内众臣又是一阵议论之声。
刘闪担心性格刚烈的李昭仪出事,命人安排几名远道而来的将军先去休息,然后在向宠和两名宿卫军的引领下,迫不及待地赶往西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