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知寒学森的现代都市小说《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老雪糕”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是作者大大“老雪糕”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叶知寒学森。小说精彩内容概述:昔日想要凭借一腔热血来击退敌人的决心,在这些知识分子的阐述下,信心逐渐丧失。当所有人系统性的知道华夏和丑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后,才明白了以卵击石的真正含义。庆幸的是,这个辩论只停留在了故宫宫闱之内、大会堂之中。庆幸的是,当大部分人开始有些动摇之后,子任同志仍旧态度坚定。他用血淋淋的华夏近代史,告诉那些期望韬光养晦的学者......
《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心事重重的样子,几乎把焦虑两个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刘院长。”叶知寒喊了一声。
“你怎么过来了?”
刘志民推开办公室的屋门:“进来说话吧。”
“还是纸飞机的事情,”叶知寒把口袋里的图纸取了出来:“这个是纸飞机的发射基设计图纸,需要一体钢结构,我的实验室生产不出来,所以想请您帮下忙。”
“一体钢我记得京大有这个制造能力,怎么不找刘校长帮忙,”刘志民道:“中科院是有几个厂可以生产,不过都再沪上和常山,恐怕耽误你的时间。”
“这个是整个纸飞机项目比较独立的一步,这个发射基不影响整体的进度,所以不赶时间,尽快做好就行。”叶知寒道。
“是不是刘龙辉和你说了什么?”
叶知寒道:“京大现在有些过于谨小慎微了,当然也可能是弹簧崩的太紧了,有一丁点儿的风险都害怕,所以我想了想,还是按您说的,纸飞机的项目尽可能的还是不麻烦京大好了。”
“情况有变,现在应该不会有那么多担心了,”刘志民叹了口气:“刚才参加了一个会议,各阶层代表参会,就百济问题进行了新的通告和安排。”
叶知寒捏着手指,问道:“要出兵了吗?”
刘志民摇了摇头:“倒不是这个事。”
叶知寒虽然没反驳什么,但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很清楚历史的发展脉络。
现在,驻扎在华夏南境的大军,应该正秘密的向北方边境转移。
当然,既然这件事情是保密的,他自然也什么也不会说。
刘志民接着说:“总之接下来军工发展和军工制造被提到了国家重点工业建设的高度,接下来各阶层都会互相给予支持,为军功发展大步向前发展而做出努力。所以往后不用担心了。”
叶知寒道:“那……京大的那根‘弹簧’?”
刘志民道:“子任同志的重要发言已经把各个阶层身上的‘弹簧’都解开了,这种紧绷的高压状态,不利于发展,子任同志说不怕犯错,就怕什么也不做,并鼓励各阶层大胆尝试,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全社会层面投入工业和军工建设中来。”
叶知寒点头:“我明白了,那我也可以放开手去做了,争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能够第一时间体现出末端军工路线的优越性。”
他话音落下,办公室安静了很久。
其实刚才那场会议,并不和谐。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留学代表,用各种方法论证了华夏和丑国的军工差距。
他们当然是好意,想要尽可能的避免战争,让华夏得意韬光养晦。
但听着他们的论证,刘志民越来越觉得绝望。
大会上的所有人,也和他一样的心情。
昔日想要凭借一腔热血来击退敌人的决心,在这些知识分子的阐述下,信心逐渐丧失。
当所有人系统性的知道华夏和丑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后,才明白了以卵击石的真正含义。
庆幸的是,这个辩论只停留在了故宫宫闱之内、大会堂之中。
庆幸的是,当大部分人开始有些动摇之后,子任同志仍旧态度坚定。
他用血淋淋的华夏近代史,告诉那些期望韬光养晦的学者。
和平,靠施舍是得不到的。
哪怕是韬光养晦,也需要把威胁全部赶跑才能发展。
当有人在你身后磨刀嚯嚯的时候,你如何能集中精力的去谋求发展?
1955年,九月中旬。
凌晨四点,天还未明。
风中携带着大西洋吹拂过来的水汽,令人清醒了许多。
加州,临近太平洋的圣塔莫尼卡海滩上。
两名年近半百的中年科学家,站在海岸上看着远处深邃的海洋。
叶知寒将一份公文包递给身旁的男子:“学森,这份资料你携带着吧。”
“又让我帮你扛东西,”学森满嘴牢骚,但眼中却充满了期待:“还有两天,明天就可以回国了。”
叶知寒看着海平面上昏昏暗暗的波光:“是啊,只要熬过最后这一段黑夜,就能见到最美的朝阳了。”
学森道:“回去之后我和永怀还做你左膀右臂,我相信祖国的国防军工事业一定能够迅速强大起来,外国有的,我们华夏也一定会有。”
“论工程力学,我不如你,论气动力学,我不如永怀,你们两个都是各个领域顶尖的天才,哪怕没有我,你们也一定能担起建设华夏的重任。”
“你这话什么意思?”学森看向叶知寒:“你难道不打算回去了?回国事宜一直是你在同丑国政府斡旋,明明马上就可以回国了,你现在说这些泄气的话是做什么?”
“回,当然回。”
叶知寒笑着,拍了拍足足三十多斤重的资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个文件到华夏之后再打开。”
“还有我明天应该就不坐船了,丑国专门安排了一架飞机,我坐飞机回。”
“你疯了!”学森受惊道:“你对丑国意味着什么你不清楚吗?你要是坐飞机,他们一定会在飞机上动手脚的!”
叶知寒笑道:“坐船就不能动手脚了?何况我国和丑国达成了协议,丑国是要对我们归国的留学生的安全负责的,别担心,我会先到北平,然后在北平等你,为你接风洗尘。”
“知寒,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
“没有。”
“那我和永怀同你一起坐飞机。”
“你们坐什么飞机,你们不是晕机吗?”叶知寒目光突然严肃了很多。
学森被他盯得有些发愣:“不……不晕啊……”
“我接下来的话,你要牢记,并且记得转告永怀,”
学森还没说完,叶知寒便轻轻的按着他的肩膀,贴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在到达华夏之前,不管谁问你们,你们都要记得自己有晕机的毛病,切记。”
说完,叶知寒便双手插在风衣口袋,背对着朝阳,向黑暗的洛杉矶走去。
“华夏见。”
……
次日,丑国调查局几名工作人员,将两张机票分别送给了学森和永怀。
但被两人以晕机推辞。
或许是因为叶知寒已经上飞机,所以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对这两人采取强迫措施。
在得到他们坚决的拒绝之后,碍于丑国和华夏签订的人才归国安全保证协议,也就作罢。
……
1955年9月17日,学森、永怀以及近百名被扣留的留学生登上了克利夫兰号轮船,踏上返回国家的旅程。
10月8日,轮船顺利到达华夏港市,学森没有见到叶知寒。
10月9日,火车进站羊城,学森没有见到叶知寒。
10月11日,到达京都,他仍没有从人群中看到叶知寒。
最终,从朱帅口中,他得知了一个消息。
9月18日,丑国一架道格拉斯DC-4客机在太平洋海域发生空难。
包括机组人员在内,共四十五人全部遇难。
这四十五人中,有一个华人。
叫叶知寒。
……
学森打开了叶知寒托付给他的文件袋。
三十多斤重的袋子里,装着八本册子。
重工业体系建设框架、核物理概述、裂变-聚变迭代方程、工质飞船结构标准化注释、洲际弹道优化、丑国军工科技分析、前沿军工概论……
几乎涵盖了华夏军工建设的各个领域,当然最让他感觉震撼的,是叶知寒对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在资料的最下面,压着一封信。
“我想,我大概是不能回国了。
外长史密斯和军政议员克林找到我的时候,态度十分强硬,他们明确的表示了不可能让我回去的态度。
自从1940年我进入丑国战略研究所开始,我就不可避免的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中,这个漩涡一方面是我的护身符,一方面是我的枷锁。
1945年开始,我就一直忙碌于寻找优秀留学生,安排回国的事项。
有人曾问过我,为什么不回国。
我告诉他,我不回去,是为了你们能够回去。
他又问我,既然不回国,为什么还要那么积极科研。
我告诉他,是为了他们能安全的回去。
容我自大的评价一下我自己,在当下前沿物理的各个领域,我都有一些建树。
虽然单独拎出来对比的话,我不如你和永怀,但作为保释你们回国的筹码,却是足够了。
丑国之所以会放你们回去,是因为他们手中有一个可以彻底瓦解你们的内线,虽然不愿承认,但我一直扮演的是这个内线。
史密斯和克林打着一个精密的算盘,你、稼先以及永怀都做过我的学生,我对你们的知识了如指掌,所以哪怕你们回国建造出了飞机导弹,丑国也能通过我所掌握的信息来对你们进行反制。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我一边安排着你们的归国事宜,一边告诉史密斯说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你们的任何军事研发,都不足以对丑国造成威胁。
如果我一直像1950年那样,对丑国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话,一切都会风平浪静。
直到1951年,那场战争爆发之后。
我不再想演戏了,我想要回到华夏。
可当我回国的念头浮现的时候,理智便第一时间给予了我答复。
其实我已经回不去了。
“信的内容我看了,很大胆的想法,年轻人有这样大胆的想象力是好事,”刘志民严肃了很多:“这本来我是不用多跑来一趟的,但你信中的一些内容,让我很意外,所以有一些事我必须弄清楚。”
“一定配合。”
叶知寒被他的严肃给稍微吓到了,心想昨天晚上的时候明明不是这个态度,怎么突然就变得像审判了一样?
心里嘀咕归嘀咕,但在这紧张的气氛下,他还是表现的一如既往的老实。
“你在信上提到了铀矿,并且大概说出了地点,”刘志民问道:“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猜的。”听到他的问题,叶知寒就松了一口气,早在写信的时候,他就已经编好了逻辑自洽的谎言。
“猜的?”
“铀矿其实分布比较广泛,大型侵蚀不整合面、元古代古陆、缺氧条件下形成的早元古代沉积岩中都可能存在,铀矿并不少,只是铀含量比较低,所以我提了几个省份,总是能找到的。”
刘志民稍微有些失望,又问:“那些名单呢?”
叶知寒道:“在写信之前,我就通过报纸简单了解过了国内外的华裔科学家,不过可能还有缺漏,后面会慢慢完善。”
刘志民眼神如炬:“你了解过?”
“对……”叶知寒有些慌乱:“漏掉了很多吗?”
“不是漏掉,而是这名单上的人,每个职位都另有其人。”
刘志民道:“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是陆明,而不是姓赵。
近代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是赵坤,而不是姓钱。”
刘志民哭笑不得:“你看的是报纸,还是什么小说?”
叶知寒有些局促,紧紧捏着指头:“那学森呢?永怀呢?”
“从庚子留学生名单中调查出来的是另外两个人,钱月林和郭怀义。”
“是他们。”
“那关于核工业呢?也是猜想?”
现在的刘志民理所当然的认为,那封信其实就是一个爱国青年对于大国梦的幻想,并没有什么根据。
核工业,核武器的研究,是全球最前沿的军工科技,哪怕是现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甚至是他自己,也是无头苍蝇,更何况一个年纪轻轻的豫省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这一趟,多半是白来了。
“核工业是认真的,虽然百济危机之后才有可能发展,但我已经开始陆续着手理论计算了。”叶知寒道。
刘志民一愣:“你依据什么进行的计算?”
“自学……你信吗?”
刘志民摇头:“现在核物理对于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而言,都是极为前沿的领域,
不说你自学了,现在是连一个成体系的教科书都没有,你怎么学?”
叶知寒为难道:“我说我做了一个梦,梦里过完了一个人生,在那个人生里,我是一名核物理学家,您信吗?”
“……”
办公室的气氛古怪的安静。
刘志民想从他的脸上找到撒谎的神色,可除了坚定,他再看不到其他表情。
“我建议我们直接讨论学术问题,不要在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叶知寒:“您说呢?”
“你在信里提的气球的例子,是你自己最初的核武器模型吗?”
“对,核裂变武器就是这样的原理。”
“嗯,初步思路是正确的,那你在信里说关于理论数据方面,是因为篇幅原因未能全部展示,也就是说你现在手里应该有相关的数据?”刘志民认真询问。
既然不见黄河不死心,那就用不会撒谎的数据来说话。
“是有,但不多。”
“有一些也行,”刘志民道:“核武器这样的大工程,能完成一小部分也非常不容易了。”
叶知寒从怀中把一摞草稿纸取了出来:“这里是关于临界质量的推算,这是核武器理论最重要的一步,虽然后面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总要一步一步来。”
这个组件需要中科院配合完成,所以他需要尽快完成送过去。
不耽误自己的事情。
液压传导结构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
首先是爆轰舱,中间是液压气缸,尾部是高压气室。
爆轰舱的能量在封闭环境之中向液压气缸传导,然后液体将不均匀的爆轰点进行均匀的消化,然后推动活塞对高压气室进行加压。
当达到一定的压强要求之后,将返程无人机弹射出去。
所以这三段虽然是一体式的设计,但其中的数据计算也相对繁杂。
而且发射基的能耗设计,也和返程无人机的效果直接挂钩。
因此,换个角度来说,爆轰液压发射基的设计,是整个纸飞机项目的重点,而且还是重中之重。
它的所有参数和返程无人机的各项数据息息相关。
不过庆幸的是,虽然返程无人机的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理论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所以并不耽误发射基的理论设计。
叶知寒从凌晨五点忙碌到早上九点左右,一边画着结构图,一边完善各个构建的参数,终于是完成了所有设计。
最终呈现在纸面上的,是一个简单的哑铃状结构。
但如果看铺满了一桌子的计算草稿,就知道这个哑铃的每一个尺寸,都是极为严谨的。
收好图纸,叶知秋就离开了实验室。
双手插在口袋,攥着图纸,向京师大学外快步走去。
京师的公交车班次和汴城相比,并没有好太多,从京师到中科院虽然有直达的公交,但很难等。
在校门外等了很久,他正怀疑站牌上的那班直达车到底存在不存在的时候,一辆轿车就缓缓的停在了他的面前。
吱呀……
车窗缓缓落下,一个熟悉的面容就露了出来。
“知寒同学哪里去?”
“中科院。”
“中科院?”朱倩不解道:“来吧,上车,我带你一程。”
叶知秋看着除了秋风什么也没有的街道,也不再坚持了:“好,谢谢。”
上车之后,朱倩道:“郭叔,去中科院。”
叶知寒上了车之后,显得比较拘谨。
汽车发动,叶知寒就安静的靠在椅子上,目光看着窗外沿街的风景。
北平老街还是原来的样子。
叶知寒回想起当年他只身来到北平时候的场景。
那时候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昔日的四九城早已没有往日的繁华。
北洋军阀正在窃取辛亥的果实,连街头说书人都三言两语不离唉声叹气。
百姓木讷,
如同任人宰割的牛羊。
学者悲哀,
树人先生在京大新青年编辑部奋笔疾书,妄图唤醒麻木的国人。
而他,完成了京大的考试,便在燕园结识了不少人,在附近的茶楼、曲园,留下了不少属于少年的豪言壮志。
可现在,曾经那个世界的那些人,却都不在了。
可……
叶知寒突然想到了什么,在这个平行世界,所有事情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杂物间中看到的五四青年横幅,以及无数爱国运动的证据,似乎都印证着这个世界同样也和曾经那个世界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也就是说,学森、永怀他们可能仍然在这个世界,只是不再叫这个名字了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所面临的难题,便都能够迎刃而解……
叶知寒的眼睛顿时明亮了起来。
“新青年杂志,你了解吗?”他突然开口。
最新评论